脱贫不忘共产党

2022-09-03 14:36:50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脱贫不忘共产党

六盘山见证沧海桑田。

2020年底,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宁夏,正式宣告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字为证:全区9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80.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通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贫穷”与西海固渐行渐远,“落后”不再是西海固的代名词。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宁夏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

(一)

曾经的西海固,到底有多穷?

20世纪20年代,西海固地区遭受了地震和旱灾两次大的灾荒。据史料记载,“海原大地震的创伤还未治愈,灾情特别严重,寸草不生、颗粒无收,老百姓把树皮草根都吃光了,人瘦得只剩下一副皮包骨,每日都有人饿死。”

新中国成立初,西海固的景象是“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耕种山梁峁,刮风浮土跑”。

西吉县西滩乡林家沟村67岁的马有清老人描述当时的生活状况:“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特别是一到春秋两季,黄风裹着黄土,席卷贫瘠的土地,让人一见便深觉生活无望。”197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人员在当地考察后,称西海固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自治区扶贫办副巡视员马振江,如今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西海固老乡家里的场景:抬头看山光秃秃、低头瞧田颗粒无收。走进一间间破旧的屋子,坑坑洼洼的炕席上,卷着一床破破烂烂看不清颜色的棉被。一家老小围在灶台边,将土灶台上挖出的几个窟窿当“碗”用,吃着没滋没味的菜糊糊……一口锅和一床破旧不堪的铺盖,成为当时很多贫困村民的全部家当。没水、没电、没路,村里很多老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就连喝水、填饱肚子都成难题,更别提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西海固的贫困,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农业建设专项扶贫计划,西海固作为“三西”地区之一,拉开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近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将扶贫开发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不懈、持续发力,历经“三西”农业建设、“双百”扶贫攻坚、千村扶贫整村推进、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阶段,推动实现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从分散帮扶、普惠扶持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具有宁夏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海固山青了、水秀了、人富了,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二)

38年前,123万人生活在宁夏中南部十年九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大山深处。经过38年的努力,先后有百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下到平川,安家落户在宁夏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脱贫不忘共产党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64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