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开端——学习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讲话,是我们党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开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战略思维的杰出范例。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重温这篇充满战略智慧的著作,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论十大关系》全篇贯穿的战略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1958年5月18日,他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团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说:“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除了苏联办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东欧各国搞得更快更好。”可以说,“以苏为戒”,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文的重大战略思想。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列宁总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经验教训,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工农关系,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共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犯了许多错误。斯大林逝世后,矛盾充分暴露出来,苏共二十大揭开了盖子,在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引起极大思想混乱和剧烈政治动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对待苏联经验,这一重大历史课题鲜明地提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毛泽东的探索由此开始。“以苏为戒”的战略思想不但在讲话的导语中鲜明地提了出来,而且在各个部分中都有所体现。例如:
关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他说:“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
关于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他说:“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他特别讲到同农民的关系,认为“我们同农民的关系历来都是好的”。苏联则不同,他们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他说:“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关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他说:“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
关于党和非党的关系,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