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化解基层治理难题的路径
治理之道,重在基层。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在“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理念引领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基层治理中仍存在不少亟待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探索高质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路径。
随着我国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转型,或因环境变化而引发原有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不适应,致使基层治理面临一些困境。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有的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蝇贪”问题、涉黑涉恶问题、生活和工作作风问题、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对基层社会的社会生态、治安状况、经济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这些群众身边的基层腐败问题虽不是普遍现象,但也表明,基层党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关键在于高质量推进基层党建。因此,如何优化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把党建引领的实际效果最终体现在基层治理的效果上,仍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传统社会治理与现代治理需求还不太适应。一方面,社区治理模式存在“一锅煮”的倾向,基层治理力量、治理资源与居民需求存在错配现象,传统治理手段与精细化治理要求不匹配。具体体现为,社区居委会、基层乡镇疲于忙于各种事务,社区负担沉重,加之分块切割的居住形式,基层群众对社区事务参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治理资源悬浮,与基层群众诉求不匹配。资源下沉不充分、供需不匹配、利用不合理,有的部分以属地管理代替职能管理,摊派工作任务到基层,有的部分将派驻力量下沉到基层,但仍然各自为政,部门条块之间缺乏协调与协同,社区基层无法对其进行整合。
就业和收入问题对基层治理依然形成现实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会弱化侵蚀已有的成果。当前,三年的新冠疫情不可避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伤害,有的影响可能还会延续,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新就业群体面临一些风险。其表现为基层社会就业仍有不小需求,收入增长缓慢,诚信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催生和诱发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防止就业和收入压力与社会治理问题相互传导,既是经济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基层治理必须关注的现实挑战。
网络舆论对基层治理造成诸多压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网络的即时效应和放大效应更加显著,尤其对基层治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网络上各种造谣、诽谤、诋毁事件时常发生,电信网络诈骗、网络黄赌毒、网络暴力引发的一些人思想的混乱,侵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腐蚀着基层治理的思想根基。因此,如何进一步治理网络舆论乱象,扼制其消极影响,进行正确的思想文化引导,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