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以何安人、服人并濡其身

2023-12-30 07:03:52 99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儒:以何安人、服人并濡其身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当遇到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人时,常称之为儒雅,把历史上能投戈讲艺、息马论道的将领常称之为儒将,把靠读书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常称之为儒吏,把以宣扬孔孟思想为研学使命的人常称之为儒家人物。那这个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史上有人以性格温和作解,也有人望字生义解释为因为人需要知识,故为儒,亦有人以研究学问的人相解。那么这些解释到底与本字对不对应、精到不精到、准确不准确呢?

东汉的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里面对字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东汉之时,儒士已然是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中心阶层,许氏此解或是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熏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故他把字解释为术士。但在周公旦所著《周礼·天官冢宰·大宰》里,大宰联系天下民众的九种办法这样描述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其中儒,以道得民意思是者以他们的才能学说得到民众的信服。对于者在国家社会所从事的具体事务,东汉郑玄以为: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在郑玄为六艺教人解释的基础上,唐朝的孔颖达进而又加补充,他在为《礼记·儒行》中哀公曰:敢问儒行’”这一句作注解时补充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后来元朝的胡三省给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作音注时,在《秦纪》里对鲁儒的解释就引用了孔颖达的上述观点。清朝的文字训诂学大师段玉裁也认可上述的说法,并对术士之称作出了解释:术,邑中也。因以为道之称。《周礼》儒以道得民注曰:儒有六艺以教民者’……按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

通过传世文献《周礼》《礼记》的相关记载,我们知道了者所从事的具体事务和基本特点,那么儒者能安人、服人并濡其身是通过什么方式去实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儒:以何安人、服人并濡其身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485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