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西畴精神——实干奋斗敢于担当创新

2023-12-27 07:03:52 88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西畴精神”,具有当代中国精神的特质,是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四个词来概括“西畴精神”,可以概括为:实干、奋斗、敢于担当和创新。

实干,是“西畴精神”的核心内涵,西畴人民不靠等不靠要,化“苦熬”为“苦干”,躬耕石漠荒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石漠里开辟出了脱贫的阳光大道。

奋斗,是西畴脱贫攻坚精神最本质的特质,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生动缩影。一直以来,西畴人民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把曾被判定为没有生存条件“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的恶劣环境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家园,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敢于担当,是“西畴精神”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西畴人民没有逃避,而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韧毅力爬深山,过险弯,担当起为子孙后代谋福的重任,从内心深处喊出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时代强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

创新,为西畴脱贫攻坚精神注入了丰富发展的不竭动力。西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干,敢为人先,敢于开创新局面。一、实干|

变石漠荒山为绿水青山

西畴,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一个曾被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但是,顽强的西畴人不相信命运,大胆与自然环境抗争。他们用铁棍铁杵在岩石围困中生凿硬撬出一条条通往外面的路,摆脱交通不变对发展的桎梏;他们垒起石埂,开辟出一块块田地,逐步摆脱饥荒饿肚子的历史;他们创新治理,实施“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创造出“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将西畴的石漠荒山逐步变成了绿水青山,极难生存之地变成了生态宜居之地。勤奋的西畴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A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西畴力量。

二、团结奋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西畴精神——实干奋斗敢于担当创新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40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