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做足“深”字文章

2023-11-29 15:20:21 88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是共产D人的精神底色、优良传统、制胜法宝,没有调查研究我们D就不能了解真实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推动事业发展。但是调查研究并不容易,门道很多。从事调查研究的D员干部不能只是装装样子,博个彩头,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一个“深”字。

深入基层。“一手资料”在基层。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得到更多更真更有用的信息,如果调研不深入、浮在表面,调研者就只能雾里看花、盲人摸象,就只能借助“二手信息”进行判断。如果“二手信息”失真,调研者就可能作出误判。调研者要汲取“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的启示,不满足于通过打打电话、发发AAA、看看材料了解基层情况,要走出机关大院,走下交通工具,走到群众身边,走进实践一线,打开耳朵多听、擦亮眼睛多看、开动脑筋多想,真正把情况摸清、把民意摸透、把问题摸准。“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要积极开展“蹲点式调研”“靶向式调研”,避免调研“一阵风”,鼓足调研“四季风”,通过深入性、沉浸式、长时间的调研,把各方面情况摸得更透,进一步激发调研实效,真正把调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深度交流。“一手资料”在群众。调研要“会说话”。人到基层,不代表基层信息会自动进入调研者的大脑。如何获取信息更考验调研者的智慧。高手在民间,基层群众往往最了解发展现状、生活痛点、解题思路。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调研态度决定交流深度。要摆正工作态度,D员干部是人民公仆,提高调研质量、提升工作水平是D员干部的应尽职责。要放下架子,谦和诚恳,耐心细致,亮出干实事、解难题的承诺和决心,拜群众为师,和老百姓面对面请教,心贴心交流,打开群众话匣子、走进群众心窝子,让老百姓愿讲、敢讲、会讲,不仅不怕群众牢骚,还要善于从群众的牢骚中听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问题精度保障交流深度。与群众交流前,要做足功课,了解基本情况,带着问题、带着工作有目的地进行交流,聚焦急难愁盼,扣住关键环节,深挖问题富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满嘴跑火车,聊到哪儿算哪儿。

深层总结。“一流经验”靠总结。好的调研,不仅调查有深度,研究也要有深度,要在总结情况、总结规律、总结解题方法上下功夫。既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原汁原味反映情况,不溢美、不掩过,也要善于总结、巧于归纳、抽丝剥茧。不只是简单“复刻”“描摹”基层情况,不当机械的传声筒、乏味的复读机,在条分缕析、提纲挈领中让基层问题、规律和方法以更加鲜明、更加简洁、更有力度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问题看方法、透过趋势看未来,既总结取得发展成效的经验,也总结暂时还没有打开工作局面的教训;既把专家意见融入其中,也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忽视群众的所思所想;既深挖本地情况开展总结,也牢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积极汲取外地先进经验,在破除路径依赖,挑战思维惯性中提升调研总结的深度和效度。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调查研究要做足“深”字文章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0741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