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课讲稿
吉林公主岭经济开发区副主任长春大岭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大岭镇党委书记李强
同志们:按照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要求,今天,我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开新局”为主题给大家讲一堂党课,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内涵。主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如何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谱写大岭新篇章,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工作实现大岭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中特别是多领域多层级领导岗位的历练中积累得来的,释放出深厚的“地气”和旺盛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的丰富实践、深邃思考和不断探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后存在着一以贯之、深化拓展、不断升华的发展脉络和思想逻辑,在实践基础、理论渊源、思想内涵、精神品质、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体现了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个人魅力、政治品格与理论品质的高度统一。正是这样的实践积淀和厚积薄发,厚植了他治国理政的扎实根基,成就了他非同凡响的领袖风范,成就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与以往时代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矛盾、面临“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进入新时代,伴随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党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必然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新实践中形成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思想。
(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的理论创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的变化和新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成果是新时代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理论创新在整个国家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是文化变革和社会变革的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产生于新时代鲜活的社会实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性自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必将引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三)可指导当前和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原创、成熟、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把我们党对时代、对人民、对规律、
对战略、对风险、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都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八大以后开始形成,成熟于十九大召开前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于党的十九大以后。党的二十大宣告“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二十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激发起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文化不断铸就新辉煌。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系统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等一系列人民之问。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使中国经济长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近十年来,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提升至1274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我们的机场、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飞速发展,我们的载人航天、探月、深海探索、深地探索等都取得了极大成就。可以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新航程
伟大时代诞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同我们党长期形成的法治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创造性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图景、战略布局、目标任务,引领法治建设战略实现历史性转变、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法治工作质效取得历史性突破、法治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开创了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揭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规律,为发展中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扩大了中国法治在全球法治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