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大命题,为新时代D支部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D中央先后出台《中国共产D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D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为加强D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集团公司D委组织部以D章及上级规章制度为依据,深入开展D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形成了“5+1”D支部工作制度,并选择了20个单位、47个D支部进行实践总结。结合前期全集团公司D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优秀做法,从工作制度上对D支部的工作流程、标准、项点等内容进行再创新、再优化、再设计,通过清单式、条目式、图画式管理,有效解决制度间摩擦冲突、实践过于繁琐、D支部把握不住重点等问题。按照“少而精、实而用”原则,由D支部工作责任主体———车间一级D支部(D委下设的科室D支部),建立覆盖所属D支部(D小组)工作的“三会一课”、D内活动、主题D日、发展D员、群众工作、D员和D支部(D小组)积分管理等“5+1”D支部工作制度。到目前为止,D支部“5+1”模式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总公司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并进行推广。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原则,让顶层设计有遵循1.系统思考、整体谋划。充分考虑到D支部的层级及职能,把握住各项工作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工作逻辑,将“5+1”D支部工作制度定位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抓。
2.聚焦重点、简便易行。坚持务实管用、高效运转的原则,重点明确了D支部“5+1”工作中有什么事、由谁来做,把责任明确到不同层级的D支部书记及委员、D小组长,做到事项清晰、责任明确、便于操作、能够落实.
3.分期推进、阶段递进。先试点,在工务大修段焊轨车间D支部建立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再总结,对焊轨车间的实践进行总结形成了“5+1”D支部工作制度;再试点,在全局范围内择选了20个单位、47个D支部进行试点;再推开,组织制定适用于全局的D支部工作标准和制度规范,并于年末实施全局推广,推广工作按照制定方案、建立制度、制度试行、总结评估四个阶段递次深入。
4.结合实际、动态完善。坚持根据D支部工作任务不同,积分管理项点及分值权重进行不同侧重。
二、着眼源头治理,构架四梁八柱,让日常管理有依据
如果把支部比成一个坚实的战斗堡垒,“三会一课”、D内活动、主题D日、发展D员、群众工作、D员和D支部(D小组)积分六个制度内在联系紧密、逻辑关系严谨、互为支撑保障,共同构成战斗堡垒的“四梁八柱”。
1.抓目标,明确支部建设的工作目标。D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好似堡垒的穹顶,是“5+1”工作制度的实施目标和风貌展现,被“5+1”工作制度支撑着,也统领着这些工作制度的实施。
2.抓基础,规范支部建设的基础工作。“三会一课”制度是D支部工作制度中最基础、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是贯彻D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D的组织生活、加强支部建设、发挥D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手段。“三会一课”制度好似堡垒的根基,关联并支撑着每一个支柱。
3.抓载体,明确政治生活的载体形式。D内活动、主题D日、发展D员、群众工作、D员和班组D支部积分制度好似堡垒的支柱,不偏不倚、长短一致,他们是D支部工作制度中十分重要、缺一不可的载体和途径,各自既依托于“三会一课”这个基础,又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4.抓闭环,统筹考核评价的制度安排。“5+1”D支部工作制度主动运用科学管理的思维方式和方式方法,积极优化现有D内考核评价手段,努力构建对D员和D小组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D员和班组D支部积分制度好似堡垒的钉子和体检系统,一方面锚牢并贯穿着堡垒里的每一个部分,另一方面盯控着每一个部分的运转情况并及时作出评价。
三、统一操作规范,下发制度参考,让重点工作有标准
“5+1”D支部工作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涵盖了D支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明确了D支部书记、D支部副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纪检委员、D小组组长等人员的主要职责,制定了两种模式参考。本文以D总支—班组D支部—D员设置为例,对“5+1”D支部工作制度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明确。1.关于“三会一课”制度。本制度聚焦D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最基础、最日常的工作,对D员大会、支委会、D小组会按照基本要求、主要程序、不同时间周期的研究事项,对D课从基本要求、主要程序、内容范围三个部分进行了清单式一目了然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