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新时代好青年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

2023-11-03 07:03:52 590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各位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奋斗”贯穿D的二十大报告全篇,体现在主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各个部分,深刻凸显了团结奋斗对D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参加D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强调团结奋斗,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理解团结奋斗的深刻历史内涵、时代要求,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是当代青年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借此机会,我以《D课:新时代好青年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为题给大家作一堂D课辅导报告,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团结奋斗是D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致使中华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时间社会陷入一盘散沙、徘徊不前的困顿局面,为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之危亡,不少仁人志士奋而起之进行了各种艰难尝试,但都未能成功。直到中国共产D诞生,中国人民真正看到了希望,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自成立之日起,我们D就高度重视团结问题,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与其他D派和力量的团结合作,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对团结的认知和理解。19227月,D的二大制定了首部D章,强调了D同群众密切联系和自身严格组织纪律的要求。也是这次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统一了全D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策略思想,确立了D外合作的统战观。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关于“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的表述,进一步形成了D群团结的主张。19375月,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只有经过共产D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对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194477日,《解放日报》发布社论,提出:“中国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团结:民族间的、阶级间的、D派间的、国际间的。”这一论断点明了D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团结问题的系统认识和全面理解。D凭借着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组织号召力和社会动员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摆脱了空前深重的内忧外患与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新纪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D和人民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诸如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施加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与经济困难等。尽管如此,全D全国各族人民依然凭借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团结一心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两弹一星”、大庆油田、人工天河红旗渠等成就,就是这一时期D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证明。历史给出结论,人民表明态度。这一时期,“我们的D已经成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对团结奋斗的内涵要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重要制度和政策,确立了D领导的多D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都成为各方面团结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和行为准则。D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D的团结的决议》指出:“D的团结是D的生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破坏D的团结就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帮助敌人来危害D的生命。”充分点明了D的团结的深刻要义,并强调D的团结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团结,而不是无原则的团结。19564月,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强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年9月,D的八大深刻指出,我们D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同时,提出了集中力量“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的奋斗目标,开启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果断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6月,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要“进一步动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新时期的团结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最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团结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坚定落实改革开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分配方式以及社会阶层逐渐多元化、多样化。为维护社会安定,加强各方面团结,步调一致地朝着预定目标奋进,D提出了“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深化和丰富了团结奋斗的内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的十八大以来,我们D紧紧依靠人民,有效应对来自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团结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斗争中得到升华。面对国内外局势深刻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同心共圆中国梦”等成为D治国理政的核心关键词,赋予了“团结”话语新的时代内涵。在对外关系中,秉持和弘扬一贯的和平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要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团结,积极为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国际秩序作出更大贡献。无论是应对当前全球发展和治理难题,还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团结”话语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团结奋斗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

(一)理论逻辑:团结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D的鲜明品格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新时代好青年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0039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