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大会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深入学习领会好、全面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
用协调发展思维完整准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最新%@热点素材尽#在【公众号^~:笔宝君】]
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党的中心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坚持“两个结合”而创造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其重要特色。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有什么样的物质文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精神文明作为社会意识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经济衰败、社会基础遭到破坏,在思想文化领域却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精神文化大爆发,“百家争鸣”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当时社会的长期发展进步。同时,精神文明并不是物质文明的衍生品,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反作用,它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力,主要体现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大势的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重要智力支持、有力思想保证,这些作用的发挥被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所验证。因此,“物质至上”是我们反对的,“唯意志论”也是我们反对的。只有坚持辩证法,准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才能使物质和精神成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协调推进。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被我们反复强调。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实践探索,从196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渐进式调整、优化、完善。要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把握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更要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机制保障,动员全社会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用更大力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不竭精神动力。[最新热*@点素材&尽#在【公众号:^笔宝君】]
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