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曾永涛
(2012年8月15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环保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省第七次环保大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总结“十一五”以来的环保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环保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环保工作任务。刚才,海泉同志通报了全市“十一五”环保工作情况和“十二五”工作打算,市政府对“十一五”时期环保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赤水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市发改委、市城管局从不同角度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受秉清市长的委托,代表市人民政府就加强新时期环保工作,奋力助推遵义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率先探索环保发展的新路子,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上来
“十一五”以来,全市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各企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全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质量有大改善。2009年降水PH年均值自开展监测以来首次高于酸雨判定值5.6,成功摘掉“酸雨城市”帽子;2011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首次全部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中心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3年保持100%,12个县(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6.8%,湘江河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出境断面水质全部满足规定水质类别要求。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大提速。建成投运16个污水处理厂,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2.6万吨。建成中心城区等7个垃圾卫生填埋场和1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理生活垃圾1235吨、医疗废物10吨。三是环境综合整治有大成效。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柔化和4吨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面完成,集中整治了土法烧矿窑群、粘土砖瓦群、土法烧瓦群和土法炼汞群,取缔“五小”设备2513台(套),关停遵义磷肥厂、华一纸厂制浆生产线、遵义发电厂,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四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大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56%,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94%。共4县1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达49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个。五是环境监管水平有大提升。建成市在线监控平台,安装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101台(套)。建成16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6个酸雨监控点、两套噪声电子监测屏、2辆专用应急监测车、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个农村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尽可能快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环保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增长结构性问题仍较突出,结构型污染削减仍较缓慢;二是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不到位带来的污染防控难度加大;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畜禽养殖方式粗放,点多面广,农药、化肥使用量仍处高位,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四是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之间矛盾突出;五是老的环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时有发生,环境监管能力不能满足新时期环保工作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而如何做到科学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优化发展。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是遵义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仍然是摆在第一位的,但这个发展,是科学的发展,也就是坚持“发展为要、环境优先,发展必须环保、环保为了发展”的原则,绝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覆辙。要发展新兴产业、环保产业,使经济发展与环保事业互相促进;要依靠资源而不要掠夺资源,要依靠环境发展而不要破坏环境发展;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全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我市经济后发赶超。
二是正确处理容量总量控制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科学划定“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先开发区能走多快就走多快,重点开发区要突出区域重点,限制开发区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禁止开发区要以生态促发展。配套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合理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