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3-08-24 07:03:52 579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策建议

今年以来陕西西安、江西贵林、湖南湘西等多地先后发声城市内涝特别是近日重庆万州区“7.4”洪涝灾害致154失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快和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常常引发道路被毁、人员被困、车辆浸水、交通瘫痪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已成当前众多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亟需快解决。

一、成因分析

一是诱发因素不断增多极端暴雨天气频发多发。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表影响超强暴雨等极端天气逐渐增多据统计2022年全国就出现38次区域暴雨天气。尤其受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凝结核增强、地形阻效应等因素影响城市降雨普遍强度大持续时间范围集中甚至一些城市降雨强度和范围不断超过历史最记录据欧美许多大城市研究结果城市降水一般比郊区多5%10%强度降水使许多城市每逄雨季便轮番上演“看海”景象据调查我国平均每年有180多座城市受内涝影响。[]二是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城市排水能力严重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把大部分财力物力用在“地上”于“地下”设施投入不足地下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排水管道80万公里11.11公里/平方公里而本世纪初美国城市已达150万公里度平均在15公里/平方公里。同时根据住建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1-3重要地区3-5特别重要地区10但我国省会以上城市排水标准只有1-2年一遇其它城市排水设施设计建设标准更低。特别是一些城区开发建设年较早现有排水系统多超期甚至部分区域仍存在排水管网空白区受资金、环境等因表影响更新维护难度较大。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我国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维护方面

三是地面硬化日益扩大雨水调蓄能力持续减弱。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功能的河道、田地、洼地、草地等逐步被建筑物、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所覆盖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大天然调蓄系统遭到破坏使原本该下渗到地下的水资源只能通过管网排走导致地表径流和径流系数不断进排速度不成比例极大增了城市内涝发生概率。据统计深圳、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超过80%的路面被不透水材料覆盖甚至一些城市地面硬化率达90%以上。

四是应急基础相薄弱洪涝处置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没有建立完整、科学、有效的内涝灾害预警机制预警息发布渠道、传递机制不能足社会公众需求紧急情况出现时往往有“预”无“警”特别是孤寡人、地下工作者、中小学生等超过30%的群体很少科技以及息媒介不能及时收到相关预警息。应急体系不健全气象部门发布灾害预警后涉及城市公共管理的市政、交通、公安、住建、电力、通讯等部门不能及时联动起来积极应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时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协作不畅往往会错过抢险救灾的最佳时机。比如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应过程中因灾死亡失踪人员遇难前多数仍正常活动未采取避险措施甚至有部分是转移后擅自返回而遇难灾害造成398人死亡失踪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809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