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浅谈“躺平式”干部的由来和消除[%&]
今年央视春晚演员沈腾在小品《坑》中刻画了一位“不担当不作、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郝主任成了今年央视春晚的最大看点。“躺平”二字入选2023年网络热词也引起了各级党员干部的深思。广大网民表示“躺平式”干部不但会耽误自己的大好前程还会滋生不良风气从而影响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贻误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躺平式”干部的由来
仔细观察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确有少数干部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和想法放弃干事创业选择“一躺到底”工作任来了找借口碰到困难问题绕道走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桥头自然既影响本职岗位的工作效率又拖延了单位的目标达成甚至一个地方带来重大损失。个人认“躺平”心态的产生有着诸多因素。
其一、错误思潮是推手。随着工作阅历增受惰性心理影响难免会滋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把“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观念当作是明哲身的法则错误认许多问题扛过一阵、拖上一阵或许能避过风口浪尖甚至幸免于难。殊不知这样的观念会有破窗效应、扩散效应、辐射效应会带坏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级组织、乃至让一个社会走向低迷和衰退。
其二、职能不清是诱因。受体制机制影响确有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情况部分工作内容重叠一些业指导、行政复议的条块分割造成职权交织落实中会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监管推诿还有些地方权限尚未下放到基层相关责任已经前“安排”到位谁也不愿当“锅侠”不如“躺平”反而太平。久而久之工作中形成了“牵头单位不牵头责任单位不履职”“谁组织最负责谁发文谁落实”的怪圈导致了一些工作主要责任人遥控指挥责任人安排了事具体责任人云里雾里监管责任人装聋作哑时间到了工作回到原点没落实也没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