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必由之路专题党课讲稿
2022年3月,XXX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必须坚定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在党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党的二十大报告以“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加以强调,凸显“五个必由之路”的厚重分量和战略价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凝练概括必由之路,是党中央对引领当代中国发展作出的庄严宣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深刻认识和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蕴和辩证关系,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意义:“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凝练概括
所谓必由之路,是指到达一个目的地必须、必定要经过的路,引申而言寓意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坚守的法则。《孟子·告子上》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代朱熹对该句作注解:“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这里,“必由”的意思就是表示定向的规定而必须经由、不可背离。由此而言,XXX和党的二十大关于“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揭示的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保夺取伟大胜利的法则规定。
现实生活的路是人走出来的,社会前进的道路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一样,总是不断在朝前走,什么样的路决定着什么样的运。然而,道路的选择不是一个自然而成的过程,尤其是社会发展道路必须进行不断摸索才能形成正确的选择。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国从来就没有千篇一律的发展道路,也没有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创造的古代辉煌和现代奇迹是坚持走自己道路的结果。
1840年之前,中国人民以卓越的智慧和重大的发明形成领先世界的发展格局,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断乃至终结了中国社会传统的发展之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封建统治造成的国家沉沦和社会衰败,使中国面临究竟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在睁开眼睛看世界后,中国人的道路选择长期拘泥于学习西方的思维,把外国人走的路机械地搬移到中国来,先后学着走日本明治维新的路、英国议会宪政的路、美国民主共和的路、法国思想启蒙的路,但总是不成功。“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一次次试验不能获得成功,道路迷茫始终伴随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渴望找到一条正确道路。近代中国历史的演进证明,道路选择正确与否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国家兴衰、社会治乱、人民祸福都与道路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革命另辟蹊径,团结带领人民走上正确道路,中华民族迎来由不断衰落到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命运转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初选择“走俄国人的路”,这是摆脱近代中国仿效西方道路的重大突破,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旗帜开辟新的道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推进中国发展进步。
在此过程中进行的道路探索也遭遇了挫折,在一段时期,照搬苏联模式使社会主义建设因脱离中国国情而陷入发展困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从而以实施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形成道路选择的伟大觉醒。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21世纪,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既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样板道路,又避免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改旗易帜的失败之路,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焕发社会主义发展的盎然生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人民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奋斗中迎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每次党的代表大会都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引领中国发展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表达树起的旗帜、认准的道路、锚定的目标决不动摇的意志。
党的百年奋斗伴随道路探索的过程,围绕道路探索的历史实践形成了丰富的话语表达,构成道路认知的历史叙事。“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凝练概括,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道路探索的基础上,是党的道路话语形成的新表达,构成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从“五个必由之路”的道路话语看,其中包含的标识性概念都是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
XXX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些道路叙事以“是什么”的话语作出明确的回答,多层面的含义鲜明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依据所在,形成“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思想来源。
作为“五个必由之路”的概念标识,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奋斗、新发展理念、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等语句相对应,组合形成必由之路的话语表达,集中体现了对推动中国继续前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方向引领。“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党历史实践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党的建设理论,结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表达了集成性、系统性、全面性的道路坚守,以清晰的思想逻辑明确了开创未来的实践遵循。“五个必由之路”既是历史经验之积累,又是现实认知之抉择。
“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凝练概括,体现鲜明时代意义。迄今为止,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这期间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对道路选择构成的挑战始终十分严峻。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捣乱、破坏始终没有停止,国内怀疑、迷惑、动摇的杂言、噪音、碎语不时泛起。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选择正确道路秉持着“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经受重大考验中形成高度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战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环境中创造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坚定道路自信和增强历史主动奠定了厚实基础。“五个必由之路”虽然有各自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指向,但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总道路,是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揭示。
二、规律认识:“五个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为加深“五个必由之路”的认识提供了路径。
规律体现相应的逻辑,符合逻辑才形成规律。“五个必由之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体现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党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自觉奠定“五个必由之路”的基础,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思想理论提供“五个必由之路”的依据,党坚定理想信念的真理坚守诠释“五个必由之路”的真谛。历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关联为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关系提供了认知路径。
从历史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的提炼集中了党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一系列战略性的根本问题。追溯历史,近代中国以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呈现于世界,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历史发展归结到怎样才能走向繁荣富强这个根本点上。从传统向近代的社会演进,从旧中国疮痍满目到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国家再造,从寻求救国救民之方到成功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振兴,历史大变革的背后显示道路决定命运的机理。在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道路探索中尝试各种选择,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真理,顺应历史大势、跟随时代潮流,引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连贯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逻辑,“五个必由之路”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继续成功的密码。体现历史逻辑的“五个必由之路”,回答了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怎样坚持的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