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情况调研报告

2023-08-09 07:03:52 859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情况调研报告[【服务】高质^量代%笔,质量保&障,绝对保密,*包满意,直接添加客服,为您提供高质量代#笔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XXX高度重视青年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号召和激励广大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懈奋斗。在此背景下,客观全面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整体面貌与典型特征,着力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掌握合理有效的奋斗方法极为必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总体样貌

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我们选取了吉林省、河北省、湖南省、浙江省、天津市等9个省、2个直辖市的15所高校,采取分层分类的抽样方法,发放问卷2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42份,有效回收率97.5%,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将各维度数值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赋值,将各题得分转化为01分,以此方便统计。分析显示,其一,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面貌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研究中的概念认知主要包括青年大学生对于奋斗精神的意义把握和内涵认知;价值认同主要包括青年大学生对于奋斗精神的观点、态度等价值判断;行为养成包含大学生对于个体学习生活、志愿服务、择业就业等现实问题的实践意向和实践情况。赋分统计后,概念认知、价值认同和行为养成方面的平均值分别为0.680.580.79。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奋斗精神,对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新内涵具有较好的理解,认同奋斗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其二,新时代大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奋斗精神的实质。对大学生关于奋斗精神内涵理解情况的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舍我其谁、心怀天下的社会担当,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实践品格,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风貌以及敢为人先、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相应的选择比例依次为83.36%、87.24%、81.31%和80.95%,只有2.72%的受访者选择“不清楚”,说明新时代大学生对奋斗精神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其三,新时代大学生高度认同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调查显示,92.9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奋斗精神”;对于观点“发扬奋斗精神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大学生比例高达95.34%。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充分肯定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认为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四,新时代大学生充分肯定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被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否有必要加强奋斗精神培育”时,93.22%大学生选择“非常有必要”;被问及“培育奋斗精神的主要意义”时,71.36%的学生认为培育奋斗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69.58%的学生认为培育奋斗精神能够“夯实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这说明奋斗精神的培育取得了一定效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肯定奋斗精神的培育意义。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但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一,部分大学生奋斗精神中存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新时代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带来的更多是价值层面的冲击和解构,部分大学生在奋斗过程中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倾向。被问到“你觉得现在的奋斗是为了什么?”时,44.62%的大学生选择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30.17%选择了“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被问到“未来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43.92%的大学生选择“经济收入、工作和生活环境”,而选择“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占29.59%。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在奋斗过程中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明显,没有很好地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其二,“佛系文化”等亚文化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形成有较大负面影响。近年来,“佛系文化”在大学生中流行,与“丧文化”的颓废感不同,“佛系”更多地被解读为“无所谓”“都可以”的超脱状态,一度成为部分大学生标榜的生活态度。被问及“您如何看待社会环境中日益兴起的享乐主义、自由佛系、精致的利己主义等现象?”时,选择“过分夸大影响,享乐或者佛系,是自我减压的一种方式”的大学生占比30.5%,为本单选题比例最高选项。这种亚文化的盛行,从侧面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奋斗动力不足,遇见困难逃避的心理状态。其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作用有待加强。被问到“您觉得培育奋斗精神的有效途径是?”时41.61%的大学生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培育方式。然而,奋斗精神的相关内容多分散融入思政课教学中,缺乏对奋斗精神理论内涵的系统讲解,部分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高校应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有计划地将奋斗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与科学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首先,高校应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身边的奋斗榜样”等主题活动,把奋斗精神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使其对标先进,从而激发大学生奋斗的内生动力。其次,应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前置。即在大一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在大学的开端就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认知“因何奋斗”“为谁奋斗”“如何奋斗”,科学规划自身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再次,要重视不同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理论水平、思想素养、心理状态之间的差异性,及时给予科学指导。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7766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