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标点或错别字被限制获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合理吗?

2023-05-30 11:30:31 746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因标点或错别字被限制获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合理吗?【更多免费素材,微信:wk01】

导读

因为一个逗号或引号干掉一件真正的好作品,总感觉这不是在评文章价值和影响力,是在比校对。

评选过于注重编校问题,这是舍本逐末。

编校要求太高,可能导致一些佳作落选,而有的没什么毛病的庸作入围。

5月22日,传媒茶话会发布《因差错与中国新闻奖失之交臂?可能是因为这五种编校问题》一文后,引发了媒体人对中国新闻奖差错要求太严的集体吐槽

中国新闻奖关于差错的要求是否合理?该如何优化评选标准?

5月23日24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记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顾勇华,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初评评委、辽宁省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马为,工人日报编委、国内新闻部主任兰海燕,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定评评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编委陈力峰,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定评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楚新,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初评评委、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委、高级记者王兮之,西部某党报副总编辑,中部某省级广电媒体副总经理。

中国新闻奖评选,差错要求是否太严苛?

参评中国新闻奖对媒体而言,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稍有差池,就会无缘获奖。作品文字差错被限制获奖等级甚至直接淘汰,就是其中一种情况,且文字差错是历年审核中差错数量最多的一个类别。

本单位曾有一篇数千字的作品,因为两处差错,一处是成语差错、一处标点符号差错,从初评时的一等奖一下子降到了终评的三等奖。西部某党报副总编辑如今说起这件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情仍然格外惋惜。

我们台报送的作品中,评委认为其中的一个字写错了。最终,这篇作品获评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无缘一等奖。中部某省级广电媒体副总经理告诉传媒茶话会。【更多免费素材,微信:wk01】

曾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的邓绍根教授曾经在一次学术讲座中透露,2015年天津大爆炸事件中,《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发布的《牺牲》特稿脱颖而出,当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篇稿件本来可以获一等奖,但由于稿件中的两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而只获了三等奖。

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中国新闻奖的差错要求太严苛了?

传媒茶话会与十几位业界人士、学界专家,以及多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沟通后,大家一致认为,现阶段,中国新闻奖评选对编校差错的规定是相对科学、合理的。【更多免费素材,微信:wk01】

中国新闻奖作为中国新闻最高奖,获奖作品具有社会示范意义,还可能会进入学校教材成为范文,应该有较高的文字、编校要求。媒体、媒体人,也需要以更专业、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犯低级错误。工人日报编委、国内新闻部主任兰海燕讲道。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初评评委,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认为,对参评作品进行严格的编校审核是非常必要的,原因有两点:【更多免费素材,微信:bbxzwk

一是,错别字、不规范的表述、不准确的数据、不严谨地使用,都会损害新闻作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在内容方面加强审核,优中选优评选出新闻作品,能够切实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以及获奖作品的含金量,确保作品的规范性;

二是,网络传播时代,任何差错,哪怕是非常细微之处,都有可能借社交媒体或者自媒体平台的裂变式传播而放大,严重时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有效展开。

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委、高级记者王兮之也认为,中国新闻奖评选出的作品,尤其是特等奖、一等奖等典型作品,都具有标杆意义,且有很强的导向性,其内容、形式,包括字词标点都应该按照较高标准来选拔,而不是以普通出版物的差错率来要求,否则会降低作品质量与权威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因标点或错别字被限制获奖,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合理吗?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536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