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动共同富裕

2023-05-29 20:16:37 792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报告明确提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党中央明确把慈善事业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系层面,意义重大。发展慈善事业是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的重要形式,也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治理体系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形成比较完整的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体系,发挥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作用,对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共同富裕,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慈善事业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慈善制度建设还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山东、江苏、湖北等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有关慈善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广东等省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有关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规章,这些均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细化的规范。但在慈善事业实践中,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着规制不足或过于概略而实操性不强等现象。如,慈善法第四十五条提出“未按照前款规定将相关文件报民政部门备案的,不享受税收优惠”。目前,慈善信托领域税收优惠政策仍不明确,这些制度都有待完善。

二是慈善事业发展高位谋划推动力度不足,慈善工作协调机制存在短板。我国整体慈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同慈善组织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未形成工作合力等问题,对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缺乏有力支撑。

三是慈善主体力量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平衡、不匹配。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总量占社会组织比例有所增长但总体而言仍处于低位,社会组织转换成慈善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现有慈善组织中基金会占绝对主体,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慈善组织十分稀缺,社会对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服务等需求无法满足。

四是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力不足,社会公众捐赠缺乏动力。在公益慈善领域,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募集善款的一张道德名片,是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来看,部分慈善组织在“慈善中国”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本组织网站等对组织接收资金捐赠情况、项目实施开展情况等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捐赠人无法了解自己捐赠资金的使用路径。同时,在系列社会舆论事件的影响下,社会群众对慈善组织等戴上了“有色眼镜”,慈善公信力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发挥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动共同富裕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5270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