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五个维度调研报告

2023-05-24 10:30:18 494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五个维度调研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2022X月,教育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为新时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积极推进特色鲜明的思政实践探索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社会大课堂,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全国各高校深入探索与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基层,走向工农群众,将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相结合。在高校党委的重视下,获得了富有特色的丰富经验。譬如,X大学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X大学三实两训学科交叉实践育人模式、X大学以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带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模式、X科技大学的三合一实践教学、X大学的六化合一实践教学、华中农业大学主题体验、协同育人实践教学、X大学一主三辅实践教学等等。全国各高校从校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实践模式,为其他高校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全国各地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从学科发展、师资队伍、经费支持、体制保障等方面均给予充分支持。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投人越来越大,形势一片大好。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推进缓慢,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经验与问题并存,新时代高校实践教学需要改革创新

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大体上说来,以下四方面较为突出。

1、实践形式泛化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性。在具体操作上,各高校普遍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做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箩筐,几乎可以将一切有别于理论教学、面向学生开展的所有活动都纳入实践教学的范围,甚至将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演讲、竞赛等也纳入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形式被泛化,不利于引导学生开展深入而鲜活的社会生活,也忽视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弱化了思政课实践的教学功能。

2、实践内容虚化

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从实践地点来看,主要有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社会实践三种。就实践主题而言,有校内调研、社会热点研究、读书会、农村调研、新媒体公益、校友访谈和暑期调研等教学形式。这些实践教学看似种类繁多,眼花缭乱,但其实更多的是花架子,现实的情况是,对实践内容的提炼不够,对实践形式的挖掘有余。实践内容缺乏创新,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缺乏系统规划、内容虚化、流于形式。校外实践由于经费、组织和安全等原因难以开展,因此,高校普遍采用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读书报告、观影报告和参观报告等作为实践学习,实践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

3、学生覆盖片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这一点上,思政课的理论教学目前落实得很好。但受师资条件、组织工作、经费支持、安全保障等条件的制约,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实现全员覆盖,各高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仅包含了学生干部或部分成绩优秀学生,实践育人的目的并未真正实现。从目前各高校公开发布的实践活动相关报道来看,即使像X大学这样经费充足一流高校,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员覆盖也是有相当难度的。

4、教师主导缺失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五个维度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502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