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课

2023-04-17 08:58:53 76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清晰指明了新时代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视角新颖,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滋养和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借鉴与超越等紧密关联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不同于“旧”哲学家们,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实践,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科学认识出发,深刻揭示了“人—自然—社会”是一个彼此影响、运动发展的整体。第一,坚持自然界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主观臆断的影响,并且先有自然界后有人的出现。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生活和生产。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界虽然为人类提供物质条件,但并不等于人在自然面前是束手无策的。人类可以充分发挥其改造自然的自觉能动性,主动地从大自然中挖掘满足自身生活所需的资源。第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是内在统一的。换句话说,人、自然以及社会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科学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秉持人与自然的生态一致性,主张“人—自然—社会”的系统联动,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真正的智慧之思。

(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滋养

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共处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其凝结着充满智慧的生态思想,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丰厚滋养与价值支撑。儒家和道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二者都以“天人合一”为根基、以天人关系为思想重点。儒家强调人道,其“天人合一”思想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与协调的关系,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伦理价值目标,告诫人类要尊重自然,怀着仁爱之心对待大自然。道家则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倡导万物平等,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同时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敬畏万物。这些传统生态文化通过哲学、伦理学等多重角度向世人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丰厚的原料滋养。

(三)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借鉴与超越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00年的一些哲学家就曾探讨过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列举阿提卡森林的消失,指出这是人类滥砍滥伐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并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自身发展所必然关注的问题。进入19世纪,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领域的不断更新,人们在剩余价值的驱逐下盲目追求高额利润,此时盛行“人类中心论”思潮,可持续发展思想也逐渐进入“休眠”状态。到了20世纪,英国泰晤士河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以及北美死湖事件等一系列的生态危机案例,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理性思考。西方一些反增长论者和环境保护者最早注意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人类最高级别的全球共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南。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课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3855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