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总书记给种粮大户的回信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3-02-17 09:03:52 75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种粮大户,指出:“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食为政首,地为粮本。”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做好麦田里的守望者,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不断筑牢大国粮仓根基,筑牢“耕地安全”。

强化法治观念,及时更新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惠农富农政策知识储备的更新换代,强化耕地保护法律思维,绝不能存在“地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更不能有法治观念淡薄等错误思想。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作为“枕边书”,熟稔于心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条例。同时,要加大耕地保护的普法宣传工作,做好政策知识的输出工作,尽心尽力维护群众的耕地权益。

提高用地效率,推动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36亩,人均耕地面积使用紧张。总体来说,我国耕地资源呈现出质量高、数量少、破碎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只有进一步提高用地效率,才能更好地持续“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近世界20%的人口”的现状,保证粮食产得出、产得高,供得多、供得优。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不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道路,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开展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增存挂钩”,提高耕地利用率。

加强监督问责,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耕地保护如果没有问责来配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如果只是出台一个制度而没有实际行动,也会成为一句口号。要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贵在监督、重在问责。2018年以来,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07万宗,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047人,公开通报222起土地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大耕地保护执行落实,启动问责机制,做到严格执法。采取随机抽查、走访问询、实地暗访等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耕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释放耕地保护最严信号,明确土地违法将会付出惨重代价,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农地姓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粮食生产,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在百忙之中给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对徐淙祥家小麦喜获丰收表示祝贺,对徐淙祥的儿孙都跟着干起了农业感到十分高兴。总书记还鼓励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从习近平总书记给种粮大户的回信中我们深切感受大国“粮”策,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份“粮”苦用心。

用心于“农”,留住农民的“天下粮心”,让农民辛苦化作“心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民作为种地的“主力军”,只有保证农民种粮有收益,才能留住农民的“天下粮心”,国家粮食安全也才能有保障。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今年,中央财政下拨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下达300亿资金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投放100万国家钾肥储备,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国家层面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稳定了种粮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种粮信心和底气,激发了粮食生产内生动力,健全了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用心于“地”,守住耕地的“安全红线”,让耕地红线保障“粮安”。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十四五”期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都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这条红线,就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就是掌管着我们14亿中国人吃饭的18亿亩耕地面积。“地之不存,粮将焉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所以18亿亩的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从划足划实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到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从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从大力开展耕地治理修复休养生息工作到覆盖优质的耕作层土壤,各地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努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装满饭碗、端稳饭碗牢牢稳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盘。更多素材公众号:【公文】免费领取

用心于“技”,走好农业的“科技之路”,让农业科技硬核“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倡导“干活担着金扁担”,“金扁担”寓意农业现代化,我们要重视“金扁担”的深刻意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走好农业的“科技路”。始终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农业关键和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让良田配上好农机,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确保稳产增产。从智能喷灌系统到“卫星遥感”精准感知农情,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机械化发展,从生物技术研发到信息技术应用……靠的是农业科技的硬核支撑。今后,我们要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让智慧农机开进田间地头,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让“稻菽千层浪”“小麦覆陇黄”的丰收画卷在华夏大地铺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中指出:“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户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日子越过越好”正是总书记百忙之中依旧“时时放心不下”的民生大事。广大基层干部当认真感悟总书记殷切寄语中的“走心力量”,用“心”让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总书记给种粮大户的回信学习心得体会5篇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1346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