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X市自然资源局回民区分局2023年工作计划4
3.经开区202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计划8
4.林业局2023年工作计划12
5.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计划13
2023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绍兴网络大城市建设、首位立区、幸福越城等重点工作,守正创新、奋勇争先,稳步走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经济。紧盯重要经济指标,巩固保持长项指标优势,精准分析短板指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工程征迁净地工作,优化项目全周期服务保障。用好用足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政策,建立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建强人才集聚磁场。打好工业全域治理组合拳,持续推进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存量土地有机更新。丰富拓展经济业态,做好“小海鲜一条街”商家招引和配套提升,打响XX文旅IP,加快高效精品农业发展,培育壮大观光采摘、体验研学等业态。
(二)精益求精提品质。以XX城市副中心规划为引领,完成街道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各村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推进XX所城保护更新,高标准编制完成XX所城控规方案,完成所城三期建设。做好美丽城镇创建“后半篇”文章,早日完成小镇客厅、邻里中心等工程建设。探索建立污水零直排全区域长效运维管理模式,高标准落实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工作任务。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加大对占道经营、渣土偷倒、违章搭建等问题的整治力度,提升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快“五星3A”迭代升级,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考核激励机制。【更多免费素材,公众号:公文】
(三)用心用情惠民生。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突出关注一老一小等群体,实施一批民生工程,解决一批民生问题。深入文化惠民,提升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5分钟品质文化圈等文化服务阵地服务效能,实现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迭代“数智XX”城市大脑,开发一批管用实用的应用场景,打造基层治理升级版。发挥矛盾调解中心阵地作用,有效实现信访源头管理和积案化解。建立覆盖各领域、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持之以恒强基础。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分级分类开展理论宣讲和学习研讨。纵深发展党建“契约化”共建,扩大党建联盟红色矩阵,深化村企党建互动交流。努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开展机关干部素能提升行动,优化干部综合考评机制,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管理,壮实村(居)后备干部库,强化工作过程性督考,激发头雁效应,带动雁群活力。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2年,XX市自然资源回民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按照区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严格保护自然资源,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2023年的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及相关规划手续办理
为了保障辖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指明未来发展趋势方向,2023年我分局将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持续推进回民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对接企业,在2022年工作的经验与基础上,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克服困难。加快在办项目和剩余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书》、《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速度。
二、 扎实推进回民区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更新汇交工作
持续更新和整合回民区辖区内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民集体土地确权成果。按照工作计划和任务要求,根据《不动产数据库标准》,对已建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补充采集信息、数据整合关联后纳入不动产数据库。
三、继续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计划2023年对攸攸板镇东棚子村进行乡镇权属证明和公示公告,待公告期结束后开展发证工作。
四、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按照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的形势及政策导向,回民区已不再设立新的矿业权。2023年工作重点以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主要任务,同时继续做好灾害监测、预报和巡查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组织认真实施《回民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回民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五、高效推进重点项目落地
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围绕自治区级、市级重点项目清单开展建设用地报批,在报批过程中依法履行报批程序,严格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要求,进一步优化流程,强化信息手段的应用,提高审批效率。对涉及占用耕地的项目依法进行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并在自然资源部占补平衡备案系统进行挂钩。
同时在项目报批上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络、电话、微信、邮寄等符合时宜的方法进行办理,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