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取得实效必先磨亮这“四把利斧”

2023-01-19 09:03:52 834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调研工作取得实效必先磨亮这“四把利斧”

记得,参加工作第二年,我便接到撰写政治调研文的任务,那个时候年纪尚轻,想法单一,视野狭隘,对于“调研”和“撰写”更是没有概念和思路,熬上几个通宵自认为不错的初稿,则被领导重重的甩到桌子上,“啪”!压低声音回复了只两个字:重写! 我灰溜溜的捡起论文,垂头丧气的低头离开,余光告诉我,领导此时大有恨铁不成钢,朽木难成材的无奈和失望。 回去以后,见距截稿日期仍有富余,便重新学习文体、文种规范,参考例文格式,从课题实际问题入手,从具体实例纵向分析。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此篇论文最后获得当年省级调研比赛征文二等奖。恰巧,上周又传来消息,今年的调研论文又获得二等奖。 两次事实皆证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道理,在攀登写作之峰的途中,仍要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查找问题,百炼成钢。借此机会,理科生来简要谈谈自己这几年开展调研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感触,欢迎大家进行批评、斧正。 第一把:精准审题,把握立意调研课题基本是上级单位下发一个红头文件,表格中罗列出20-30个重点调研课题,涵盖“人才引进、员工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发展、党员党性发挥、‘三严三实’好方法、‘两学一做’好经验,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领域。其实无论何种题材,波及哪块领域,其固定格式和用途,基本大相径庭,相差微小。文章致胜的关键则在于:内容是否接地气,问题归纳是否犀利,意见建议是否可行。 今年,有幸担任了调研文评审组组员,认真学习了近220篇文章,有的文章确实让人拍案叫绝,自叹不如。但也有的同志,审题不明,逻辑不清,错误很明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题”。可能大家认为调研文的课题是“话题”而非“命题”,而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调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件耗时长,挖掘慢,撰写难的苦差事,如果把握不好课题导向的脉搏,很容易跑偏、跑远、跑错,出现词不达意,重难点混淆等低级错误。所以,对于自己的选题,务必要吃透、悟透、钻透。 我前几年撰写的都是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课题,一个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与员工成长的关系研究》,一个是《企业的责任意识调查研究》。这两个课题涉及面较广,内容涵盖多,调研量大,我则采取较为简单的框架结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企业问题提出后又应当怎样做?这种框架虽然老套,但是基础刚劲、扎实,也能顺畅的阐述课题定义、必要性,从而理性透晰问题,反映自我观点,提出应对之策。 当然,这样可能导致篇幅过长,但只要做到框架清晰,标题简洁,提炼精准,成文也将是一个不太差的文章。 第二把:拓宽载体,深入调研

调研,调研,“调”是“研”的前提,“研”是“调”的目的,至于怎么“调”,还真是大有学问。我在参与评审的过程中,见到文中有问卷的、有走访的、有抽检的等等,而我则一直采取“问卷+走访+座谈”的研究方式,这样会更接地气、传实情、表民意,也能把主要成果和具体问题,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问卷——主要采用纸质问卷和网页问卷的形式,显然后者的成果较为显著。通过对问卷的归纳、统计,能够准确的进行数据分析,这也是比较常用的论证方式,也能为下文的“问题提出”、“观点阐述”、“意见表达”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和保证。 走访——在撰写《企业核心价值观与员工成长的关系研究》中,我从企业价值观对员工成长、发展提供哪些帮助?取得哪些成果?又有怎样的双边依附关系?开始切题,通过走访相应的业务精英和青年骨干,并穿插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报道和各自成长经历感悟。这样一来符合了调研文文种要求,二来也反映了客观实际,三来通过这个窗口和平台,也向外展示了,企业通过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优秀员工的可喜成果。 座谈——在《企业的责任意识调查研究》中,我则调研了企业通过哪些案例?怎样进行责任意识建设的?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不足?其实,找到这些答案,最直白的方法就是走访相关部门,因为任何成果都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长期努力、合作的结果。 此种调研方式,也是提升部门之间协作力,促进部门良好沟通,拓展部门资源整合的良好契机,在经过连续两年的“问卷+走访+座谈”的形式,我也发现了诸多以前看不到的问题,摸不透的规律,解不开的疑惑。 第三把:反复斟酌,囊括提炼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调研工作取得实效必先磨亮这“四把利斧”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0997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