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日报今日谈第四季度文章汇编14篇

2023-01-11 10:00:11 977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目录

爱国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今日谈)

一弯月牙高悬,宇航员遨游太空,与中国空间站、玉兔号月球车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园林景观。这是位于北京东单路口东北角的“创新发展”花坛。国庆期间,包括“创新发展”花坛在内的长安街沿线的14组立体花坛,成为热门打卡地。人们驻足欣赏花坛、与花坛合影,感悟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内心深处奔涌的爱国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就在这几天,一段《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主题曲首次公开唱响的高清修复影像,在社交媒体刷屏。铿锵有力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词,让无数网友在心中升腾起强烈的爱国热情。许多网友留言,“每一次唱响,都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祖国繁荣昌盛,吾辈定当自强不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之情始终是最朴素的情感,强国之志始终是最基本的抱负,报国之行始终是最自然的选择。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爱国其实并不抽象,它不仅体现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奋不顾身,也体现在我们拼搏奋斗的每一滴汗水中,体现在砥砺向前的每一个脚步里。激扬爱国热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我们不仅将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更将成就一个更好的中国。

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今日谈)

近日,在湖北武汉,地铁7号线“英雄武汉”号主题列车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打卡”。人们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马丹等模范人物海报合影,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观看榜样的故事,在深入了解先进典型事迹的过程中感悟奋斗精神,坚定奋斗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奏响新中国奋斗交响曲,高唱新时代奋斗者之歌”。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是艰苦卓绝的努力,让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百废待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胼手胝足的奋斗,让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是埋头苦干的拼搏,让我们书写下年均减贫逾1000万人的“最成功脱贫故事”……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让梦想成为现实,让幸福可望可及,唯有拼搏,唯有奋斗。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收获的幸福,感受才最强烈,体会才最深刻。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让我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今日谈)

国庆假期,许多人依然坚守在岗位、奋战在一线。在铁路沿线,铁路巡养工人用心巡检设备、排查隐患,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在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争分夺秒、抢抓工期,确保工程进度;在广袤乡村,驻村干部入户走访、了解情况,为特色农产品跑销路、拉订单……他们用拼搏奋斗展现责任担当,以默默付出诠释爱岗敬业,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始终不变: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坚守平凡,终成不凡。我们的岗位或许不同、职业或许有异,但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持之以恒才能成就精彩的人生,坚持不懈才能铸就更大的辉煌。时间不会辜负奋斗者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所有的拼搏奋斗都是在为更美好的明天筑基。立足平凡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必将大有作为、干有所成。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今日谈)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第五单元上,有一张照片,画面主角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村民巴木玉布木一家。10多年前,她身背巨大行囊、怀抱婴儿、手提背包、眼神刚毅望着前方的照片,感动了无数网友。如今,巴木玉布木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回想当年,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实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性跨越,让航天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服务百姓生活;面对许多世界级难题,80后比例超过一半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没有气馁,而是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最终实现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一路走来,是“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是“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不懈奋斗,支撑我们创造了“人心齐,泰山移”的人间奇迹。

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是最有力的奋斗。锚定奋斗目标,激发奋斗豪情,涓滴之力就能汇聚成磅礴伟力,伟大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民族复兴的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今日谈)

这是发生在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1930年夏,中共闽西特委派交通员卢伟良一个人送500块大洋到南方一处地方。为躲避敌人的检查,卢伟良便将几十斤重的银元用纱布缠在手臂上,一路翻山越岭。在高温天气的炙烤下,当他见到接头人时,才发现纱布和银元带着血迹黏在皮肤上,最后只得用镊子将银元一块块轻轻取下。国庆假期,许多人走进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参观“隐秘而伟大——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展”。观众在深入了解卢伟良等人的事迹中,感受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越是走近红色资源,就越能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越是深入学习历史,就越能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情感的升华、精神的洗礼。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增强历史自觉,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必能奏响更加雄浑壮阔的历史交响,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时代篇章。

永远保持奋斗韧劲(今日谈)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人民日报今日谈第四季度文章汇编14篇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091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