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始终坚持理论创新的自信自觉
3.百年大党的新的赶考之路
4.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
5.百年大党阔步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
6.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党的十九届X中X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xx周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通篇贯穿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鲜明主题。
一、充分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坚定党的历史自信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在我们党成立百年之际,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进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增强我们继续前进的勇气、信心、斗志和力量,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准确把握百年党史得出的宝贵经验,汲取党的历史智慧
重视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十个坚持”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凝结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心血和智慧,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一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完善。
站在“两个xx周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走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新的赶考路,就要切实践行“十个坚持”,把握其精髓要义,认识其时代价值,明确其实践要求,努力把“十个坚持”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具体路径,转化为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有效做法。
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伟大号召,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立足“两个xx周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发出伟大号召。这一伟大号召是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的动员令、吹响的进军号,必将指引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的姿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征程上,赶考远未结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始终坚持理论创新的自信自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在建党百年重要历史节点形成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其中明确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这既是对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实践的一次理论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的一次理性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
一、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同各种政治力量和困难挑战的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根本在于具有推进理论创新的勇气和自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二、时代课题始终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彻底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需要,也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动力所在。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勇于结合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展现出强大而有说服力的真理光芒。
三、中华文化始终是理论创新的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提供了丰厚资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沃土和思想渊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许多理论创新成果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塑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