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安庆市情概况
白银市概况
常宁市情概况
滁州市情概况
大渡口区情简介
高碑店市情概况
辉县市市情概况*~@&^
江油市情况
焦作市情简介
临沧市情概况
牡丹江市情概况^@*#~
平顶山市情概况&^%@*
邛崃市情概况&^*#~
尚志市情概况
沈阳市情简介
十堰市情概况
遂宁市情概况@#^~&
腾冲市情概况
铜仁市情概况
文山市情概况
乌兰察布市情概况
武冈市情概况
忻州市情概况%#@&^
阳城县情况简介
禹州市情概况&^%@~
岳阳市情概况
运城市情概况
昭通市情概况
重庆市情简介&@^%~
资兴市情概况
^*#%@
^~*&@
#%*~^
^#*@&
*@&~^
*%#^&
安庆地处安徽省西南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现辖7县1市3区,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620万。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0年7月,被中国城市协会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之一。
古今文化,交相辉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安徽省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等都诞生在这里。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桐城派”的故里,黄梅戏的故乡,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之美誉。先后涌现出陈独秀、赵朴初、邓稼先、黄镇等历史文化名人。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庆地方文化。
山川秀丽,景色独具。有天柱山、花亭湖、巨石山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小孤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南岳天柱山以雄奇灵秀著称;司空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小孤山世称“海门天柱”;浮山幻若水上蓬莱;市区的迎江寺振风塔,塔影横江,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誉。望江挑花、潜山舒席、宿松蜡染、岳西翠兰茶叶等传统工艺品或土特产品远近闻名。
区域中心,交通便捷。安庆居中靠东,地理位置优越。宁安城际铁路2014年开通,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和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已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速正着力推进、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安庆长江公路二桥、合肥-安庆(池州)-九江城际铁路专线等项目规划建设。安庆港是全国十大内河港口之一,可停泊和通航万吨级海船。天柱山机场不断增加国内主要城市空中航线,不断提高空港等级和营运能力。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
产业集中,特色鲜明。境内1个国家级开发区、17个省级开发区和各类工业集中区,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发展,已形成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和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带,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泛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皖江地区新兴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建设的实施,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要求,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在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促进安徽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
开放、热忱、发展的安庆欢迎您!
%#&^*
白银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明洪武年间,官方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一时“日出斗金,积销金城”。1956年震惊世界的矿山大爆破,拉开了有色金属资源开发的序幕,白银在一片戈壁荒滩上建市,1963年撤销,成为兰州市所辖区,1985年恢复成立地级市。现辖三县两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7.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7元。%@#&*
白银是新中国有色工业的发祥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2个在白银布局。先后建成了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素有中国“铜城”之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白银是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氟化工产能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主要产品高分子冰晶石、氟化铝、氟硅酸钠、氟钛酸钾等广泛用于冶金、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中国兵器集团银光公司TDI系列产品,已成功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多门类化工产业体系,被列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白银是西部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被列为全国首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白银有色”模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60个典型模式案例在全国推广,白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全市已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项目27个,循环经济项目151项,完成投资126.6亿元。
白银是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以白银高新区为龙头的“一区六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先后引进项目534个,中信、中材等一批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无人机轻型飞机、稀土高铁铝合金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白银是黄河中上游大型高扬程提灌区。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占甘肃段52%,相继建成了景电、靖会等25处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46万亩,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瓜菜、草畜两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5%。会宁县是“中国小杂粮之乡”、“肉羊之乡”和“中国亚麻之乡”,靖远县是“陇原蔬菜之乡”。
白银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重点区域。被列入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兰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被誉为中国罕见、西北独有的中华自然奇观,位于其中的龙湾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黄河大峡奇观为特色旅游风情线,大敦煌影视城是西部影视新城。
白银作为老工业基地、兰白核心经济区的重点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经过近60年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
常宁位于湖南省南部,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土地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0万,辖22个乡镇、4个办事处、1个管理处,其中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近年来,我市以争当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为目标,坚持打基础、抓改革、创环境、重创新、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被评为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2013年被省科技厅批准为常宁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4年进入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2015年,我市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列入国家级生态功能区。@%*&~
资源得天独厚。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金属矿藏有45种之多,铅锌居全国之首,砂锡居全国第二,硼矿石、硅灰石居华南第一,黄金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世界铅都”。农林资源丰富,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油茶之乡”、“杉木楠竹之乡”。现有油茶林面积70万亩,茶油产量曾居全国首位,被誉为“中国油茶第一市”。塔山山岚茶、石盘香米为宋代贡品。旅游资源丰富,有天堂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庙前省级地质公园和“中国印山”国家3A级文化旅游景区,天堂山、庙前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特色旅游名镇。
人文独树一帜。自唐天宝元年(724年)置县,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常宁是全国著名的“中国版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曲艺“瑶族谈笑”被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世纪20年代,耿飚、毛泽民等革命先驱点燃了水口山工人运动的火炬。常宁人杰地灵,宋代出了理学家袭盖卿和王居仁;清代出了岳麓山长王祚隆、安徽巡抚唐训方;当代有滕文生、吴基权两位中央委员、彭明治将军和著名物理学家朱国瑞。
区位独具一格。常宁市毗邻广东,是湖南的“南大门”,粤港澳的次后花园。位于湖南省发展战略重点“一点一线”中心地带,居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永州等城市之间,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公路方面,省道320、214线穿境而过;衡枣高速公路常宁连接线连接市区;衡桂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境内,并设有三个互通;东西向常茶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铁路方面,境内金铜项目配套项目瓦松铁路于上月正式启动建设;境外与耒阳高铁站只有20分钟分钟车程。水路方面,松柏湘江千吨级码头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建成后,货轮可直达长江。空路方面,距离南岳机场只有40分钟。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大减少物流运输时间和成本。
环境独具特色。长期以来,我市致力打造程序最简、环节最少、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投资创业洼地。对重点招商项目特事特办,推行重大招商项目奖励政策“一事一议”。每年举行部门行政效能测评,倒闭部门转变服务作风,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招商引资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承诺:只要是真心实意来常宁投资,只要是对常宁经济发展有利,我们将以最真诚的态度,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越的政策为客商服务。
&@%^#
#~^%&
#@*&~
%*#^&
滁州,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东江淮之间,与南京市山水相连,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主要成员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全市土地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454.1万。现辖天长、明光2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4县和琅琊、南谯2区。
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滁州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这片文化底蕴浓厚的土地上,韦应物吟咏脍炙人口的唐诗佳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朱元璋从这里开始创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吴敬梓创作了开讽刺小说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凤阳小岗村,首创农业“大包干”,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今天又产生了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沈浩,成为全国公务员学习的榜样。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滁州是安徽东大门,毗邻长三角,又是南北之间重要通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宁西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交织成网,穿越和连接市域。滁宁快速通道使两市中心距离仅60公里,宁滁轻轨、马滁扬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设计、建设中。清流河等内河航道直通长江。距离南京禄口机场、新生圩港口均在1小时左右车程,与合肥新桥机场约2小时车程。
山青水秀,宜居宜业。滁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为江淮丘陵地带,地表覆盖着大片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滁州因滁河而得名,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拥有1000多所大中小型水库。蜚声中外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AAAA旅游区和国家重点森林公园——琅琊山,与市区相依,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资源富有,厚积薄发。滁州农副产品、土地、劳动力、非金属矿产等资源较为丰富。是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人均占有土地居省内前列。盐岩、凹凸棒、石英砂等储量大、品味高,是省内唯一矿种。全市拥有3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和地方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批学习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的毕业生走向社会。
环境优化,投资热土。近几年来滁州市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德国博世、西门子、法国乐斯福、美国麦当劳、肯德基等和国内康佳,万翔、华龙、盼盼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滁州已形成了家电、机械(汽车)、纺织、化工、农副产品和非金属矿产深加工等支柱产业、是安徽省首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滁州将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提出的要求,着力打好区位、资源、环境三张牌,积极建设承接转移的新型产业园、紧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园和吸引东部的魅力后花园,全力以赴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努力建设长江北岸新型产业发展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向经济繁荣、生态优良、社会文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迈进。
#&^@%
&~^@*
*@&%^
^&*@%
大渡口,国家中心城市--重庆重点开发的主城十大片区之一。辖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全部位于两山(中梁山、铜锣山)两江(长江、嘉陵江)之间,现辖五街三镇,常住人口34万。
据史料记载,清朝道光年间,长江北岸设有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里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得名。1938年,重钢前身汉阳铁厂由汉迁渝落户大渡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钢轧出新中国第一根自己生产的钢轨,大渡口从此以“钢城”享誉西南。1965年,大渡口因服务重钢正式设区;1995年,大渡口因区划调整迈入“打基础、筑平台、增后劲”的新阶段。2011年,重钢在区生产主线完成环保搬迁,大渡口转型发展上升为市级战略。2014年4月,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今日大渡口,正经历着破茧化蝶、后发赶超的美丽嬗变。
这是一个新兴产业加快集聚的实力之区。全国首个园林式工业园区——建桥园区提速转型发展,是重庆产业发展的高地、投资收益的福地、商务成本的洼地,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目前,大渡口正聚焦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文化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以滨江板块、九宫庙商圈、伏牛溪板块、建桥园区等“四大重点板块”为载体,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是一座正在提速崛起的品质生活之城。坐拥34公里长江水岸和重庆主城中心区域30多平方公里连片土地,老重钢、钓鱼嘴、小南海三块“宝地”陆续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4条轻轨线、5条快速干道全域布局、纵横交错,可半小时到达江北国际机场,15分钟抵达重庆CBD和龙头寺火车站,10分钟抵达重庆西站,是主城最畅通的城区之一。乘着重钢环保搬迁的东风,大渡口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这是一个民生导向发展的幸福家园。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务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初中、职业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实现“五保”、“三无”群众集中供养、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同标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市级文明城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
近年来,大渡口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转型发展主题,积极应对重钢环保搬迁,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5亿元,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8亿元,增长1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8.5亿元,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亿元,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亿元,增长9.3%;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91元,增长9.4%。
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的叠加,带动大渡口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速。目前,全区正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抓手,以新兴产业培育、城市品质提升为主线,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朝着“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的目标阔步前进!
@#*~%
~%&#*
%@#&~
~@*^#
&#*@%
#~^%*
高碑店市总面积672平方公里,辖1乡8镇5个办事处,总人口60万,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万,被河北省、保定市确定为首都卫星城和“微中心”,荣膺中国炉具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市)等国字头和河北省经济发展先进县(市)、河北省园林城市、河北省洁净城市、河北省文明城市、河北省县城建设示范标杆县(市)。
2017年,高碑店市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0.5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3.3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7.9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80万美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亿元、贷款余额401亿元。
地理交通情况。高碑店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北距北京70公里,南距保定60公里,东距天津130公里。公路方面:域内有107国道、112国道;高速公路方面:域内和周边有京港澳、廊涿、张涿、京昆、张石、大广、津保等7条高速;开通了北京838公交车,到北京六里桥只需一个小时,目前每天对开100个班次,日均运送旅客5000余人。铁路方面:域内有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铁;京广铁路高碑店站日均运送旅客4300多人;京广高铁高碑店站人员运输覆盖周边8个县市,由高碑店到北京西客站只需29分钟,日均运送旅客2000多人。即将建设的京港台高铁,在我市双辛集中区设站。#~@^*
历史文化情况。高碑店春秋战国时为燕国督亢地,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设置新城县。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城县,建立高碑店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建于唐代,佛像雕塑相传为吴道子手塑。民间文化积淀厚重,南虎南乐会、闫各庄吵子会、石辛庄民间古典音乐会、撞河村上四调被列为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义店冰雹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碑店的名称源自市政府所在地,古为燕国、赵国分界处,曾立有“燕南赵北”四字高碑。
基础设施情况。城区规划面积7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51%,市区总里程达到160公里,城区亮化里程达到130公里。拥有各类变电站13座,燃气化普及率达到100%。建有集中供热站一座,集中供热面积达到520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建有供水厂两座,日供水能力可达12万吨。建有全省最大的县级城市广场和省内第一家县级四星级植物公园,绿化率31.02%。是全省第一个开通数字电视的县级市。@%*&~
产业发展情况。农业基础好。全市规模化现代农业园区达到21家,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称号。工业经济强。形成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饮品食品、建筑建材、箱包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新能源、新型建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是“河北省区域特色经济示范市”。民营经济活跃。长城、娃哈哈、康师傅、白象等多家国内名企在我市设立公司,光为、家兴、新华鑫、冀高电力、华信、强凌防水等民营企业迅速成长,民营经济总量在全省县市中位居前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总量的70%以上。商贸流通繁荣。市内商场数量在保北各县市排第一位,有保北地区最大的列车货场,是涞水、易县、定兴等周边县市群众出行中转地和保北农副产品的批发集散中心。近年来,电子商贸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网店已达到1.6万余个,年销售额35亿元。在阿里巴巴全国“电商百佳县”中位列第39名,在全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县(市)中,排名第6。产业亮点多。主导产业有食品饮品、机械制造和节能建材等,食品饮品业聚集了新发地、娃哈哈、白象、康师傅、豆豆等知名品牌企业。节能建材业以奥润顺达为龙头,拥有亚洲最大的国际门窗交易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高碑店)门窗博览会,正在建设高碑店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高碑店将成为世界节能门窗总部基地。
辉县市地处豫晋接壤地区,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人口85万,辖20个乡镇,2个办事处,536个行政村。是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先进县和“中国绿色名县”;河南省城镇化发展重点县、经济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知识产权试点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列中部六省百强县第30位。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332.0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9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60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6.44亿元,同比增长13.8%。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远古为共工氏族部落聚居之地;周为共国,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共和元年就源于此,开创了“共和”体制的先河;西汉置共县,隋设共城县,唐立共州,唐贞佑三年,改称辉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称辉县,延至当代,1988年11月撤县建市。境内文物荟萃,名胜古迹灿若星辰,现有百泉、白云寺、孟庄遗址、共城遗址、赵长城遗址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正在崛起的工业新城。形成能源业、水泥建材业、装备制造业、纺织加工业、药品食品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化工、医药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2家,亿元企业66家。辉县市产业集聚区进入省规划盘子。宝钢、国网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华电、双星、天冠、雨润、河南煤化工和金龙等国内500强企业落户辉县。
一个品牌闪亮的农业基地。平原地区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和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是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食用菌单品种种植基地。
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辉县是国家南太行旅游开发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旅游规划总面积250平方公里,2016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9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处;星级酒店1个;旅行社6家。
一座历久弥新的药贸古都。享誉中外的中国百泉药材交流大会,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目前中药材面积10万亩,是河南省柴胡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一个共创和谐的居家乐园。按照“共创百年社区,共建宜居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要求,以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2007年以来,城市建设投资突破100亿元,先后建成了市医院新院、电力调度中心、城北中学、图书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相继实施了孟电花园、文昌花园、伟龙国际城等小区建设,加快了东新庄、东石河、梅溪等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灶君庙广场、文昌阁广场、城北街心游园建成投用,佳联国际大厦主体完成,文化广场开工建设。第二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共城大道胜利贯通,一个与辉县实力相匹配的豫北明珠正在冉冉升起。荣获全省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先进城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招成绩连续位居新乡市八县(市)之首,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县,是省级卫生城市;社会大局稳定,是全省综治先进县。%~^@#
今日的辉县,日益展现出迷人魅力,成为镶嵌在豫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共城儿女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团结拼搏,开拓奋进,正在奋力推进跨越崛起进程,努力建设豫北地区中等发达城市。
^*~&%
%&^@#
江油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经济区北端,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50万,辖39个乡镇、3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市、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法治市、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6亿元、增长9.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6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1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8元、增长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增长9.4%。
江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5000多年前,“大水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蜀汉设江油关(戍)以来,历经岁月沧桑,迄今已有1800多年建县(郡)史,1988年撤县设市。唐代诗仙李白在这里出生并生活了24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和珍贵遗迹以及光耀古今的李白文化和诗歌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江油亲笔题写“李白故里”,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同时还是道教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古代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民国时期四川“四大名镇”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圌山云岩寺古建筑及“飞天藏”、老君山古硝洞遗址群、青林口古建筑群。四川马克思主义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烈士出生在这里。1935年,英雄的江油儿女全力支援红四方面军策应红军北上长征,配合开展了“围城打援”之战和土地革命,在气势磅礴的红军长征史上留下了深深的“江油印记”。
江油积淀深厚,产业坚实。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强劲发展,奠定了这座城市中国西部重要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和四川工业重镇的产业本底,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等国家科研单位扎根这里,攀长钢、神华江电等233家规模企业强势汇聚,《江油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稳步实施,正加快形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一基地一集群”产业体系和“一区多园一走廊”空间布局,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29.11亿元、增长21.3%。@%&^*
全域文农林旅深度融合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构建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为主导,蔬菜、生猪、粮油产业为优势,林果、花卉苗木、中药材、兔业、水产产业为特色的“1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绵阳唯一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连续9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全域电商、全域旅游全面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绵阳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中华洞天建成运营,获评全省旅游强县,201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36.41万人次、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增长22.3%。电子商务企业达到815户,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83.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1.9:38.7:49.4,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
江油区位独特,交通便捷。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交汇点、全国“两横三纵”城市格局“包昆通道”发展轴、四川北向出川主通道。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四川北部重要物资集散地、游客集散中线,距省会成都140公里,绵阳市区35公里;至绵阳机场只需30分钟,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西安、乌鲁木齐等30多个城市。西成高铁、成绵乐城际客专在江油交汇,境内从南至北依次设青莲、江油、江油北(厚坝)三个高铁站,成为全国设高铁站最多的县级市之一,成功融入“成都1小时、重庆2小时、西安3小时经济圈”,”7小时进京”梦想变为现实;宝成铁路纵贯全境,铁路客货运十分方便。京昆高速公路贯穿南北,设6个进出口和1个开放式综合服务区。绵九高速(江油段)加速推进,建成后将成为川西北重要进出通道,到九寨沟仅需2小时车程。“一环七射”城区快速通道网、“两纵五横”市域骨架公路网基本建成,川西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江油生态优美,宜居宜游。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以平坝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鲜明,绿化覆盖率48.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7平方米,明月岛公园、体育公园等多个生态公园点缀城区,“一江两河九堰”穿城而过,三山环抱着广袤的江彰平原,基本形成“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社会事业发展充分,有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国家和省级示范高中各1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有三级乙等医疗机构4家、二级甲等医疗机构3家。作为李白文化精品旅游基地,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的重要节点,李白文化、火药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道教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境内有乾元山、观雾山、涪江六峡等开放性景区(点)15个,其中有李白故居、窦圌山、佛爷洞、李白纪念馆、爱情谷等国家4A级景区5个。“创意旅游”发展势头强劲,青莲诗歌小镇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古迹遗存组成了令人向往的“文化画卷”,见证着李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洞天集溶洞观光和洞天漂流于一体,奇石、奇景、奇漂、奇情四大特色相交融,体验自然与神话交织的奇幻之旅;绵阳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以华夏历史文明为主题,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建成后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科技文化产业园,成为文化旅游新坐标。~#&@*
江油亲商爱商,开明开放。四川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1025”计划500亿元重点产业园区——江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28平方公里,1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九通一平”,标准厂房、供电供气管网、企业服务中心配套完善。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四川省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扩权强县”试点市之一,享有宽松的经济管理权限,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以全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省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为代表20多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高效推进,为城市创新崛起激发出强大内生动力。拥有川西北地区最健全的基础设施、最雄厚的产业基础、最优质的政务环境,重商、亲商、爱商、富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当前,江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和江油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融入绵阳科技城、成都平原经济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全省先进制造强县和现代服务业强县,夯实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绵阳“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发展格局县域支撑,持续巩固提升绵阳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地位,打造绵阳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重要支点,在全省类区县争先进位,奋力开启新时代“创新江油、开放江油、幸福江油、大美江油”建设新征程。
~%&^*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面积4071平方公里,人口373万,辖4个市辖区: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个县级市:沁阳市、孟州市;4个县:温县、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
历史文化厚重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是“竹林七贤”的聚集地、中国武术太极拳的发源地、铁棍山药等“四大怀药”的原产地。
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焦作是中原经济区六城市之一,是中原城市群和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重要节点城市,郑焦铁路已经通车运营,郑太铁路、焦济洛城际铁路快速推进,联通豫西北、对接晋东南的区位优势突出。
产业体系完备现已形成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产业链条完整,集群效应明显,是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制造基地、国家铝工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近年来,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浪潮集团、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纷纷落户焦作,电商产业发展走在了河南省前列。
旅游资源丰富有云台山等3家5A级,4家4A级景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文化康养业引领基地,建设“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
营商环境优越生产要素富集,毗邻晋东南煤海,南水北调横穿城区,西气东输穿境而过。开放条件完备,拥有焦作海关、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8家省级产业集聚区。政策环境优良,是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中部地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市。
#~&^%
^~@*#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北回归线横穿辖区南部。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占97.5%。辖7县1区,77个乡镇(街道),894个村民委员会,36个社区,总人口26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0.6%。境内海拔最低450米,最高3504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8.5℃,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和“亚洲微电影节永久主办地”。可以说,虽然临沧并不富有,但很精彩。今天,我想用“五个一”向大家简要介绍临沧,来到临沧记住这“五个一”,就记住了临沧。
第一,一条江。“临沧”这个地名,就是因为濒临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而得名。澜沧江在临沧境内有306公里,在临沧市内的澜沧江之上,建有漫湾、大朝山、小湾3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总装机722万千瓦,使临沧成为了国家重要水电基地。这条江,也是临沧丰富水资源的象征,除澜沧江、怒江干流水能资源外,全市尚有水能蕴藏量近30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150万千瓦。临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均6700立方米)为全省平均人均占有量的1.9倍。
第二,一棵树。临沧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中心,是中国和云南省最重要的红茶和普洱茶生产基地。在临沧的凤庆县境内生长着一棵栽培型古茶树,树龄高达3200年,是目前世界上年龄最长的栽培型古茶树。这棵树是临沧高原特色农业的一个象征,临沧是世界茶树和普洱茶的原产地,茶叶品质世界一流,“滇红茶”、“冰岛茶”扬名海内外。目前,全市有高原特色农业基地2187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144万亩,茶叶产量12.9万吨,面积居全省第二、产量居全省第一,实现产值105亿元。临沧森林覆盖率达65%,是中国西南亚热带生物多样性重点“宝库”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省重要林区之一。
第三,一首歌。临沧是一个佤乡,诞生于临沧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全市有11种世居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民族风情独特浓郁,其中尤以佤族文化闻名。佤族人口达24万人,占中国佤族人口的60%,在神奇美丽的佤族聚居地沧源自治县,有距今3000多年的崖画,有保护完整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独具特色的佤族歌舞,有闻名中外的中国十大魅力节庆之一“摸你黑”狂欢节,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
第四,一条路。临沧与缅甸山水相连,有镇康、耿马、沧源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1公里,境内有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19条边贸通道。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滇缅铁路,把临沧孟定作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三个定位”以来,临沧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地位和优势凸现,区位无可替代,作用极为重要,被列为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从临沧清水河国家级口岸出境至缅甸皎漂港进入印度洋距离仅900公里,随着昆明至临沧至清水河口岸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昆明至缅甸皎漂港的公路里程将不足1500公里,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近、最平坦的陆上通道,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第五,一块土地。临沧境内光热水土条件较好,是一片发展的热土;同时,临沧是肩负着维护国家边境安宁、边境稳定、民族尊严责任的土地。
牡丹江是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辖绥芬河、海林、宁安、穆棱、东宁、林口6个县(市)和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个城区。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万人,有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38个,人口24万人。
牡丹江,沿边近海、区位优越,是经贸活跃的开放之城。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域,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11公里,距俄远东交通枢纽乌苏里斯克市53公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153公里,距日本海最近直线距离50公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我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域内G10、G11国道和滨绥、图佳铁路贯穿全境,牡绥高铁竣工通车,哈牡客专、牡佳客专、哈牡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加快建设,开通至韩国首尔、俄罗斯海参崴和北上广等国际国内航线13条,2小时航空经济圈辐射俄日韩朝4个国家,中俄韩“哈牡绥符釜”陆海联运大通道开辟了龙江新出海口。对俄经贸有百年历史,绥芬河铁路和公路、东宁公路、牡丹江航空港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3850万吨、过客能力1750万人次,在俄罗斯建设了7个境外园区,跨境连锁加工企业发展到120户,全市对俄贸易额占全省1/3以上,是我国对俄经贸大市。
牡丹江,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人文荟萃的文化之城。17万年前,牡丹江大地就有古人类活动;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劳作;3000年前,满族祖先肃慎人在这片土地上揭开了牡丹江流域人类历史的篇章;1300年前“海东盛国”渤海国崛起并在此建都,盛极一时。从商周到满清,这里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满族发祥地、全国第三大朝鲜族聚居地,商周时期莺歌岭文化、唐代渤海文化、清代宁古塔流人文化、近代“闯关东”移民文化、开发建设北大荒知青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积淀传承,这里也是冷云等八位抗联女战士及杨子荣等众多英烈战斗过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民族民俗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和百年对俄交流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牡丹江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脉络,涌现出蒋开儒、宋青松、车行、潘长江、韩庚等一大批牡丹江籍文化和演艺界名人,形成了独特的“牡丹江文化现象”,近年来《爸爸去哪》、《闯关东》、《智取威虎山3D》等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更让牡丹江走向全国。
牡丹江,生态优良、山川秀美,是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城。牡丹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湿润、植物茂盛,年平均气温5.1℃,冬天寒而不冷,夏天热而不酷,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在6000左右,最高的地方达到一万多个,野生动植物种类达2500余种,被誉为“黑龙江省天然基因库”。牡丹江是全省第二大旅游中心城市,旅游资源涵盖了各大类别,呈现“湖林雪边俗特红”七大特色,辖区内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10个、国家湿地公园7个,旅游景区景点450多处,奇特罕见的火山口“地下森林”,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充满雪情冬趣的中国雪乡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达到17个、国家级旅游资源达到59个,春可赏花观景、夏可休闲避暑、秋可观光养生、冬可玩冰赏雪,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批会员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牡丹江,资源富集、要素充足,是加快崛起的产业之城。地处北纬45度世界黄金玉米带、奶源带、黑土带,“菌菜牧林”等特色精品农业加快发展,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470万亩,是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食用菌年产量占黑龙江省1/2,交易量占全国2/3,是“中国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绿色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及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果菜对俄出口占全省70%,响水大米、东宁黑木耳响誉海内外。拥有34个工业行业、16个境内外园区(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园区)、20万产业工人,探明矿产43种、石墨储量居全国首位,林木蓄积量2.9亿立方米,发电量年平均富余50%,是中俄跨境陆缆信道出入口过境地点。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全市规上企业发展到445户,林木林纸、食品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比重达到80%,矿产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全面兴起。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黑龙江省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商贸物流辐射俄远东、吉林东部及周边地市,是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
牡丹江,创新包容、和谐文明,是近悦远来的活力之城。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为推动振兴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举全市之力打造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的法治化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权力、责任、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和负面清单建设,行政权力事项精简63.3%,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创新实施企业登记“一表制”、建设项目审批“一图三会”,商事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小时以内,一般项目、鼓励类重点项目和工业项目建设审批时限减至30个、20个和15个工作日。成立企业投诉中心,实施“一队式”综合执法、“宁静工程”、“门禁制度”和涉企“收费清单制”,亲商、尊商、爱商、扶商的氛围浓厚。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法治牡丹江、诚信牡丹江建设,常态化开展生产安全、食药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是黑龙江省平安市。
牡丹江,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是振兴发展的希望之城。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4%、5.1%、8.3%、9.3%、14.4%、11.3%、7.3%、7.7%。先后获批全国唯一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试点,享受国家财税、金融、投资、外贸等相关优惠政策,在全国、全省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未来,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龙江两次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工业立市、创新驱动,着力打造产业高地、创新新都、开放名市、森林雪乡、幸福家园、清风雪城,努力开创牡丹江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
#^&%~
%@#^*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现辖2市4县4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201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1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5亿元。既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还是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唐钧基地。@~#&^
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其中原煤储量100亿吨,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钠盐储量3300亿吨,是中国岩盐之都;铁矿石储量10亿吨,是全国十大优质铁矿之一。有各类水库169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我市穿境而过,有白鹭洲、白龟湖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单体4200多个,居河南省第二位。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有绵延百里的温泉带和世界最高铜制立佛中原大佛,尧山地质公园是国家地质公园。平顶山博物馆、二郎山、灯台架、画眉谷、三苏园、尧山大峡谷漂流、香山寺等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深厚。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刹风穴寺、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轼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世界叶姓、刘姓、应姓、沈姓的祖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