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在高校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2022-09-03 14:29:13 124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省长在高校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党的旗臶下,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昨天上午,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充分肯定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明确要求,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对共青团事业的高度重视。根据省委统一安排,我联系xx大学。今天到xx大学来,主要是与广大青年和大学生朋友一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如何担当好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时代使命。

大家知道,今年3月份以来,具有强传染性和高隐匿性的奥密戎变异株迅速蔓延至除西藏外的全国大部分省份,全国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省xx市xx区,xx市xx县、xx区、xx区,xx市高安市也发生了输入性疫情,并引发本地关联病例。面对新一波疫情的大战大考,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快速行动、有力处臵,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省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如果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0年初,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再到迎战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国内抗击疫情到支援国外抗击疫情,中医药都发挥了显著威力。据统计,2020年湖北保卫战期间,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为91.64%;这次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超过98%。作为一名中医人,大家应该充满自豪、充满自信。

下面,我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就新时代青年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大潮中绽放青春之花、唱响青春之歌,与大家作些交流。

第一,“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要在深刻领悟中医药的科学价值、特色优势、历史贡献中,进一步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自豪感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历史悠久、功成千秋。中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世纪,相传华夏族首领黄帝和医家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写成了《黄帝内经》,所以我们也称中医为“岐黄之术”。在随后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传承创新,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硬核支撑。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医提出的“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等医学理念,倡导的“春捂秋冻、寓医于食”以及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理念和方法,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和科学方法。二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强大保障。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居功至伟。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我国先后发生重大疫情300多次,由于中医

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了疫情蔓延,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三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在朝鲜半岛广为应用,被称为“汉医学”。宋元时期,中医学及中医药著作大量传入日本,《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在日本被奉为经典。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传播到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正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在全球卫生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

(二)中医药博大精深、恢弘深厚。中医药通过对人的生命与疾病防治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一是大医精诚、医道无私的仁爱思想。中医倡导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充分彰显了悬壶济世的民本情怀,契合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专门就医德提出要求:一要精,要求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练就精湛医术,更好地治病救人。二要诚,要求医者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策发“大慈恻隐之心”,决不能为名誉和金钱所牵绊。二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与《道德经》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念是一致的,强调人体要与天地自然保持高度的和谐、协调、统一,这样才有可能健康长寿。三是三因制宜、治病求本的辩证思维。中医讲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诊疗措施,以便全面、深刻、准确揭示疾病本质,彰显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辩证施治的思维,充满了哲学智慧。四是简便廉验、应用广泛的诊疗手法。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方法收集患者资料,治疗手段有药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其中的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而且价格相对低廉,所需器具也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所以才能流传至今、风靡世界。比如,东京奥运会上,我国举重冠军石智勇刮痧留痕;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飞鱼”菲尔普斯拔火罐留下“中国印”。五是未病先防、调治结合的养生哲理。中医坚持“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其所倡导的“治未病”、防胜于治的养生理念,与现代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不谋而合,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自然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事故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理念完全一致。

(三)中医药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毛主席说过:“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中医药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饱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已成为世界学习、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一是中医知识已成为人类共享的“中国智慧”。中医主张的健康理念、诊疗技术、医德思想,在全球广泛推广而日渐深入人心,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疗效、学习中医知识、接受中医诊疗。据统计,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的中医药人才,仅美国就有46所。二是中医养生已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名片”。中医养生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暑等方法,达到调养身心、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比如,今年冬奥会期间,设在主媒体中心二楼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成了来自世界各地记者的“网红”打卡之地。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亿人练习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参与的健身养生运动。三是中医诊疗已成为服务全球的“中国处方”。自古以来,中医药就随着中华文明扬帆远航,在世界抗击烈性传染病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16世纪,我国率先研制出了“人痘接种术”用来预防天花,成为医学接种免疫预防的先驱,为全球消灭天花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在全世界共治疗了两亿多人,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如今,中医药服务已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美国就有中医诊所8000余家。xx大学创立的热敏灸技术,已传播到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曾经被西方贬低的“东方巫术”,正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发挥着神奇的“东方魔力”。

xx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之地、昌盛之地。xx萌芽于先秦,兴起于秦汉,发展于隋唐,繁盛于宋元,稳定于明清,在临床诊疗、中药炮制、养生保健等方面均卓有创造,在宋元时期一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开创了诸多历史第一,在中国医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第一,xx有赓续千年的杏林文化,是中医文化的精神根脉。据传,三国时期的董奉在庐山修道行医,医好了的病人有钱给钱,没钱就种一棵杏树,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片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让来买杏的人只要留下一斗谷,就可自行摘去一斗杏,之后他再把用杏换来的谷救济贫民。从此,“杏林”名扬天下,成了“医林”的代名词。杏林文化蕴含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德术并重的济世情怀,成为了中医界的重要精神传承。

xx有结缘八方的樟树药帮,是享誉内外的中国药都。明朝初年,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樟树便会在药王庙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云集于此,樟树发展成为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达到200余家,形成了“樟树药帮”。“樟树药帮”以“遵肘后,辨道地,凡炮制,依古法,调丸散,不省料,制虽繁,不惜工”的中药炮制技艺和良好信誉,逐步壮大成为全国药材行业的翘楚和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经营的中心,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我们要与安徽亳州等地的中医药发展进行比较研究,着力重振“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雄风。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省长在高校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69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