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市人民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P)由26年的762.2亿元增到258亿元(22年数据均为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7.%。人均GP从6.43万元增到9.46万元,稳居全省第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6.9:54.6:38.5调整为6.8:5:42.2。一般共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值、社会消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3%、7.2%、8.6%、.4%。成功获得全国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第四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市。韶山市、湘潭县创成全国明城市。湘潭县、岳塘区跻身全国百强县(区),湘乡市进入全省十强,岳塘区、雨湖区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县(区)。
发展动能快转换。坚持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实施重点产业项目269个,蓝思科技、屹丰、舍弗勒、宝德计算机等建成投产。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39家。创新实施“四长联动”机制,3条优势产业链稳步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从235亿元增长到35亿元,新一代息技术产业产值从2亿元增长到35亿元,新料产业产值从42亿元增长到72亿元,食品医药产业产值突破8亿元。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军工城建设纳入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生产稳定,建设高标准农田58.5万亩。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沙子岭猪、湘莲进入国家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新获批九华红菜薹、壶天石羊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东郊、花石、姜畲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青山桥皮鞋小镇创建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韶山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岳塘经开区获批国家级化产业示范园区,昭山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创新开放有力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P比重由.79%提升到2.8%,高新技术企业由47家增到64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三。建设了国家(湖南)应用数学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打造“智造莲城”创新成果项目路演品牌。湘潭高新区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雨湖工业集中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电磁技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研发成果全球领先,“海牛”深海探采设备、超高强钢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湘潭籍航天员汤洪波出征太空,月壤异地灾备点落户韶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8家市属国企完成整合重组,驻潭国企“三供一业”分离成为全省样本。组织开展了“港洽周”“沪洽周”“潭商大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华为、京东、三一重工等“三类5强”项目46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8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4%。连续六年获评全国外贸百强城市。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湘潭综合保税区开放平台功能大幅提升。各县市均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三大攻坚战果丰硕。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一亩田”脱贫模式编入全国优秀产业扶贫案例。对口帮扶永顺县、高昌区成效显著。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与26年末相比,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3.3%,万元GP能耗下降8.5%。地表水、饮用水水质总体优良,湘江干流水质稳定提升到Ⅱ类,水府庙生态综合治理经验全国推介,“河长制”工作获水利部表彰,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全面完成,湘锰、谭家山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工,煤矿、石膏矿等地下采矿全面退出。耕地保护全面强,完成“大棚房”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湘江流域禁捕退捕等工作。建立四级“林长制”工作体系,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8%以上。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性债务综合债务率持续下降,债务结构明显改善。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现了疫情零外溢、病例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成功战胜洪涝等自然灾害。四次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市州。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施“湘潭向北、西拓南延、双城驱动、点支撑”城市发展战略,全市城镇化率达65%。芙蓉大道、潭州大道完成快速化改造,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全线铺轨,城际铁路实现交化运营,滨江路与长沙潇湘大道贯通,益娄高速湘潭段、昭华大桥、南二环、韶乌线一期、白云路、姜道线等建成通车,湘潭经开区纳入湘江新区统筹规划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5个,完成棚户区改造4.2万户。碧泉湖、百亩湖、仰天湖等个城市园和窑湾、万楼、九华湖等景区建成开放。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万户、改厕8.4万户,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58座,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6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75%。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35个。湘潭县和湘乡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营。累计完成主要支流治理99.45里、中小河流治理82.7里,除险固中小型病险水库6座。新改造向家坝等处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建成。新修农村路866里、提质改造28里。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土地确权登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达到3.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全线提标,实现应保尽保。落实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和RG付改革国家试点。新建改扩建办幼儿园74所;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所,新增学位5.4万个;新增本科院校2所。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市共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铺开。新建改扩建办养老机构32所、床位.2万张,实现村(居)老年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全覆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形成样板,入选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功举办齐白石国际化艺术节、红色化博览会等节会活动。建成村级综合性化服务中心957个,送戏下乡演艺惠民6余场。宽裕粮行、毛福昌等毛泽东青年时期湘潭活动旧址纳入省保单位。“月秀越开心”等化活动深受群喜爱。深化平安湘潭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韶山市两度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访形势稳定向好。组建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政府效能不断优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84件、政协提案392件,办复率均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请市人大出台地方法规7部,出台政府规章4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8件、行政应诉案件62件。出台《湘潭市优化营商环境28条措施》,获评“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市统一共资源交易平台,图联审速度全省第一,产权及抵押登记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投入使用。坚决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三年来累计为企业新增减税降42.3亿元。办结房地产办证遗留问题6万余户。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深化机构改革和务用车改革全面完成。坚持过“紧日子”,市直“三”经较26年下降37%。在近三年国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中,获表彰次数均稳居全省前列。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档案、气象、通讯、烟草、电力、海关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注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军地融合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22年,我们以庆祝建党周年为契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取得了“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的显著成效。全年GP同比增长8%,规模工业增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地方一般共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品零售总额增长5.5%,进出口总额增长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一是突出优势产业链振兴实体经济。狠抓“迈好第一步,项目论英雄”竞赛活动,48个省重点项目投资任务提前完成,497个市重点项目、个“三高四新”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25.9%和29.6%。金龙新料、中南高科智能制造等项目正式投产,宏达湘君电子、湘乡电子息产业园一期、金荣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竣工,吉利新能源SUV、金杯电工、山河智能、伟光汇通、雨润食品等项目签约落地,湘潭大数据中心、竹埠港新区等项目速推进。风电装备产业入选国家级创新产业集群。湘电风能重组为哈电风能。华菱线缆成功上市,裕能新能源、崇德科技进入上市审核阶段。步步高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强。制定实施关于创建“五好”园区振兴实体经济的系列政策。
二是围绕培育新动能扩大创新开放。38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励,创历史新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揭榜挂帅”行动,48个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实现对接。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磁技术取得突破。湘潭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吉利汽车、五洲通等8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绿色设计产品。湘潭高新区获批国家级低碳示范园区,韶山市获批国家生态明建设示范区。“大国工匠”艾爱国获得“七一勋章”和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两山”红色旅游铁路开通运营。入选国家化和旅游消试点城市。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个,其中“三类5强”26个。湘潭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2”保税仓和监管平台建成运营。
三是聚焦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功举办长株潭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发布“+3+”合作协议,“十同”任务和“三十大标志工程”速推进。启动5个美好社区建设。打造条重点样本小巷,背街小巷整治经验全国推介。开工黑臭水体治理项目55个,新建污水管道33.里。新建5G基站8个、新能源充电场(站)22个。湘潭二大桥、谈爱桥完成修缮,荷塘综合客运枢纽主体完工。启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改造垃圾分类收集点2个。燃气管道改造、照明盲点消除等任务超额完成。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成23个重点移民村建设和3个产业扶持等移民后扶项目。启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处,农村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厕所革命”稳步推进,乡村生活垃圾处理付制等经验获全国推广。雨湖区获批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中路铺镇柳桥村、鹤岭镇龙安村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四是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落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32项,申请料精简46%,办事环节压缩75%,审批时限压缩32%,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刻制首套印章实现全覆盖。“市民之家”建成运行,进驻政务服务事项852项,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在全省率先设立中小企业首贷中心、续贷中心和银行“税厅”。向园区赋权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97项。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平台司“四清四核”全面完成。岳塘经开区和昭山示范区整合管理、改革体制。在省属国企的鼎力支持下,创造性地组建城市综合运营发展基金,首批项目顺利实施。(海量最新资料就在笔宝写作VIP会员,笔宝写作唯一QQ:28744)
五是紧盯安全底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等各类问题整改,港口码头环保问题率先完成整改销。完成4个废弃露天矿山治理,关闭注销57个“僵尸矿山”。换24台新能源纯电动出租车。化解政府性债务工作克难攻坚、成效突出,稳妥处理到期债务,持续推动债务结构改善。创新“六抓六精准”举措,严密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成功举办全省首次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应急演练。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涉型经营风险防控等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