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2年,全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抓主抓重,担当担责,苦干实干,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现有限上商贸企业47家、规上工业企业5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库企业9家。全年一般共预算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9.4%;限上商贸企业零售额完成9.3亿元,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品零售总额完成9.7亿元,同比增长6%。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工作,抽调44名干部包保78家中小企业,每月开展一次大走访,宣传疫情防控、税返还、能耗双控等有关政策,为9家企业申请政策性奖补325.8万元,为6家“用工难”企业新招员工5人,做到知企情、排企忧、解企难。
招商引资再结硕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为上、招商为要”理念,扎实推进“双招双引”,全年累计组织外出招商8批2人次,对接洽谈企业42家,达成意向7家,预计投资5亿元,安徽感磁电子、宝鼎新型建等6家企业成功落地,金科亚麻纺织等3家上下游企业即将进厂安装机器。
(二)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乡村振兴开启新篇章。
脱贫成果稳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新选派驻村帮扶干部8人,实施脱贫户危房改造2户,申请雨露计划75人次,发放种养业补贴6.38万元、低保金593.5万元、益性岗位补贴2.6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个。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实施覆盖所有农户的大排查,发现并完成问题整改38条,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胡陈村、关庙村代表全县接受省级乡村振兴考核。
农业农村快发展。粮食总产量8.2万吨,实现“十八连丰”,生猪存栏、出栏分别完成稳产保供任务的23%、7%。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省级2家、市级2家,新增产业联合体家、联合社6家、大中型家庭农场5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获“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家。整合集体建设用地59宗48亩。大苗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快推进,化广场及周边附属工程基本完成。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聚焦产业振兴,赵庄村新建百亩草莓种植采摘园,关庙村发展3亩鲜食山芋连片种植基地,彭铺社区流转土地6亩种植中药,大周社区发展年产8万吨食用菌生产基地及8立方米农产品冷链项目,带动就近就业2人。
(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镇域经济获得新动能。
农村宅基地改革稳慎推进。关庙村先行先试,将农村宅基地改革作为破解农民违法建房、引导农民进城购房、消除“空心村”、改善人居环境“四大难题”的突破口,清理闲置宅基地89处,通过有偿退出、转让,集中安置农户35处,发展“五小园”8亩,建成连栋大棚5.5亩,年增集体收入4万元。
“一户一块田”改革积极推进。在充分尊重群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承包关系不变、土地性质不变等原则,通过归并平整、互换并地,让农户零散土地汇聚成“一块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关庙村后张组圆满完成先行试点,土地由实施前的345块并到2块,块数减少7.4%。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盘活村级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益性资产万元。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实行“权跟户(人)走”静态管理,维护现有持股社员稳定。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6个,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85.5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3个。
(四)持续整治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
生态明深入推进。狠抓中央和市环保督查反馈问题立行立改,3个问题整改到位,3处黑臭水体清理整治完毕,关停“散乱污”企业9家。新增绿化面积余亩。创新环境发包、示范带动、激励奖励三大机制,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管护。突出建管用并重,扎实推进厕所改造656户。
创城工作持续巩固。扎实开展“学党史、办实事、促明”活动,改造老旧小区5个。开展创城主题活动2余场次。2个社区建成“5分钟便民服务圈”。大力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居民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实施明创建网格化管理,为全国明城市创建新周期打下坚实基础。
征迁控违有力有效。完成雪枫家园等8个地块的征收,下大力气解决征迁访遗留问题7个。大控违巡查力度,拆除违建6处46平方米,5处列为重点监管,配合查处违法用地9处,均已复垦还田。建立农民建房定期审批制度,满足群住房刚性需求。
(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发放低保资金2428万元、养老金2万元、救助金3万元、残疾人护理补贴79万元、困难生活救助8万元、高龄津贴85万元、奖励扶助金3万元。发放退役军人优抚金45万元、现役军人优待金72万元。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263场次,送图书进村居43册。筑牢长效新冠疫屏障,全程接种率超过%。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获评省“先进集体”称。
综治维稳态势良好。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我为群办实事”大走访,解决问题22件,化解矛盾3件,为民服务办事77件,打击邪教组织人员3人。踏查铲除毒品原植物株。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排查出各类民事纠纷383起,化解率达92%。做实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央第五巡视组交办3件、省网上交办38件、县线下转办5件均已办理完毕。
安全防线全面筑牢。组织安、市场监管等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道路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综合集中检查,排查隐患问题378条,整改率96.6%,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组织排查“拿大一枝黄花”9处并及时铲除。开展“三无种子”专项整治,发现2起全部移交司法机关。
(六)持续强自身建设,砥砺奋进开启新征程。
打造学习型政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4本教。认真落实“四个第一”学习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指示精髓。组织政法干部、专武干部、新录用务员、青年干部等参市县各类培训,提升干部队伍质。
打造廉洁型政府。深入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严禁违规操办或参“升学宴”“谢师宴”,集中治理“中梗阻”,查纠违规经商办企业和务接待中“吃函”问题。运用好“小权力”网络监督和“监督一点通”2大平台,推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向群身边延伸。抓好市委第五巡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打造阳光型政府。办好政府息开网,深化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开”,全年开政策解读、重大决策、本级件、财政资金等息849条。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及时办,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