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五年来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太湖源镇经受大考验、砥砺大发展、蓄势大赶超的五年。五年来,镇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从打造“独具魅力的省级中心镇”,到“富美太湖源·农旅样板镇”目标开拓奋进、实干求成,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22年,预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值7.亿元,比26年增长44.4%;农业增值年均增长2.2%;服务业增值3.2亿元,比26年增长64.4%;社会消品零售总额7亿元,比26年增长37.3%。预计实现税收收入2.4亿元,比26年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4.2万元,比26年增长52.7%。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卫生镇、中国雷竹之乡、浙江省低碳试点镇、浙江省园林城镇、浙江省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等荣誉。太湖源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五年来,我们专注发展、稳中求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两平台一基地”建设,完成青云工业平台扩容,盘活工业存量用地2余亩,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杨桥小企业园。五年累计落地企业5家,实现工业经济增值32.5亿元。大力支持高新企业发展和培育,完成技改项目35个,培育规上企业7家,完成兼并重组项目27个,整治“低散乱”企业43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3家。万马科技成为全区第十家上市司。现代农业树立标杆。高标准创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建成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中心,泛龙竹海、云上茶乡等九大园区精彩亮相。大力推进竹产业振兴,改造退化竹林2万余亩,竹笋全产业链年产值达8亿元。做强“东坑有机茶”传统品牌,打响“一道叶”、“黄金芽”等黄茶新品牌,茶叶总产值达5亿元。新建和修复林道路3里,改造高标准农田5亩,完成“非农化、非粮化”整治82亩。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和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旅游产业做精做强。推进旅游景区和农家乐改造提升,推出“太湖源山居”民宿共品牌,培育精品民宿55家。获评省4级旅游镇、省级疗休养基地,“红叶指南”创成国家3级景区,指南村、白沙村获评全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22年,预计全镇年游客量达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游客量、收入均超过26年的4倍。项目推进蹄疾步稳。落实领导包保制度,着力抓好项目梳理拼盘、立项报批、要保障和落地推进等关键环节,出让工业用地5宗24.2亩,商业用地7宗38.4亩,住宅用地2宗44.5亩。杨桥小园、万马股份、蓝盛电子、万马科技4个区级重点项目顺利完工,太湖源论坛、太湖源山居广场、俊萱电子、佳思可玲等项目速推进。实施镇级重点项目共计6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
五年来,我们重拳出击、建管并举,镇村面貌美丽蝶变。
以“全域美丽”为目标,高标准打好一场又一场“美丽蝶变战”。“美丽环境”华丽蜕变。高标准创成“无违建镇”、“无违建村”,五年来,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8.5万平方米,清理一户宅及处附房2866处、拆除彩钢瓦424处、大围墙435处。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镇域内河道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达标。新建雨污水管网里,完成镇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农村生活污水43个站点全面改造提升,高分通过杭州市“污水零直排区”验收。第九届全国村镇治水论坛现场会在指南村召开。完成山塘、水库整治37座、河道整治2里,清淤2万立方米,南溪集镇段获评杭州市级美丽河道。“美丽城镇”精彩亮相。高标准完成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市级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两轮创建。建成4里滨河绿道和7个节点园,新增绿量5万平方米,青云老桥区块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完成青云集镇拆迁两期安置,全镇首个高品质商业住宅小区“青云府”开盘热销,“太湖源山居广场”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入镇口城标、智慧邻里中心等精彩亮相。“美丽乡村”有序实施。杨桥村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社村、高云村完成杭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2个村完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响应“美丽庭院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创建区镇两级美丽庭院景观带6条、示范村9个、精品户2余户。有序推进垃圾分类,投用镇农村生活垃圾减量站,建立垃圾中转房22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45处,投放垃圾桶2万余只。“美丽路”串珠成链。扎实推进美丽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浪白线、杨临线、碧东线、甘射线、高后线等76里美丽路完成建设,全镇9条272里道路基本实现翻新和养护全覆盖,获评杭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投资2余万元实施水口桥、西华桥、观音桥等8座病危桥改造。25省道实现优化提升,获评省级精品道路。
五年来,我们刀刃向内、融合并进,乡村振兴起势见效。
坚持以改革创新举措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农村改革激活“新增点”。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674户农村宅基地房屋登记发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宗,交易额达75万元。探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司化经营改革,上阳、碧淙、青云等7个村成为全区首批“强村司”试点。入围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形成了“四带”破“四难”的发展模式,改革成果在《学习时报》整版刊登,推广农民增收“四金”模式和“天目水果笋”合作种植模式,带动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低碳共富走出“新路径”。率先开展“低碳小镇实践区”建设,发布全国首张数字化农产品碳标签——“天目水果笋”碳标签。成功获评首批浙江省级低碳试点乡镇,横徐村入选全省第一批低碳试点村创建名单。打造“红叶指南、味道杨桥、竹海青云、稻香天目”四大乡村振兴综合体品牌,拓宽集体经济增收通道。实施“富村十条、化债九法”和农村集体“三资”“红黄绿”分级管理,化解村级债务4864万元,2个村全面完成“53”目标。数字乡村打造“新名片”。依托“太湖源幸福码”数字驾驶舱,打造“雷笋云链”数字化全产业链,构建“五朵云”应用场景,成功承办杭州市数字乡村现场会,获评首批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出台电商扶持新政,助力农产品实现6%以上线上销售,太湖源镇获评中国“淘宝镇”,里畈村获评浙江省电商专业村。
五年来,我们改善民生、优化共建,人民生活幸福。
始终把群的安危冷暖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做好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资7余万元完成夏村联片供水、自来水二厂扩网工程及单村供水工程,实现城乡同质化饮水,自来水供水率达到%。新建和改造村避灾场所个,治理地质灾害点46处,完成农户搬迁户。2户农村C级、级危房全部完成解危。完成青云初中扩建工程,新建全省一流镇中心幼儿园。扎实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和第四次经济普查。民生保障日臻完善。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制度,截至目前,在册低保74户、93人,低保边缘户237户、477人,五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468万元。全面推进镇、村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户、养老电子津贴56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位列全区前列。镇“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获评全国首批“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明风尚厚培弘扬。隆重举办镇首届教育大会和青云小学百年校庆,获评浙江省学前教育示范乡镇、浙江省书香城镇。定期举办镇全民运动会,太湖源镇气排球队代表全省出征全运会。成功举办临安首届畲族农耕化节,社村获评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2个行政村实现化礼堂全覆盖,金岫村、指南村、浪口村获评五星级化礼堂。高标准建成青云记忆馆、杨桥记忆馆、指南“乡村振兴”馆、白沙“三生共赢”馆、社“畲乡客厅”。
五年来,我们凝聚合力、携手共治,平安建设坚实。
全力做好大平安、大稳定工作,在大战大考中凝聚干群合力,彰显铁军本色。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实施“平安三率”提升攻坚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反邪教、防诈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白沙村获评全国明村,指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创建“源头有约”工作室,推进镇村两级“法庭”建设,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起,化解成功率达98%,辖区内重点人员个案化矫正实施达到%,镇司法所社区矫正案例成为全区唯一入选司法部优秀案例。应急保障扎实有力。优化调整“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招募网格员55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构建“+4+6”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举办区级以上演练25场,全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顺利完成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周年、“两会”期间平安护航任务。落实“组自为战”实体化运作机制,赢得“利奇马”、“烟花”等抗台防灾防御战“全战全胜”。疫情防控科学高效。常态化开展疫情精密智控,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工作要求,推行防疫“四字”工作法,重点场所、重点人员有效管控,保持镇域内“零”疫情。接种新冠疫苗53648剂,第一针、第二针接种完成率%,全镇党员干部在抗台防灾、疫情防控考验中冲锋一线、持续作战,交出了优异答卷。
五年来,我们务实笃行、勤勉作为,政府形象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