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年农村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督查提纲
大家好,我是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韩江华,根据市委巡查工作要求,按照部领导安排,现由我为大家介绍近年农村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及目标要求。
(一)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选派第一书记是安徽首先开始的,自脱贫攻坚期间由中央向全国推广,是嵌入式管理在我国基层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是上级政策贯彻到底、沟通服务群“最后一米”的桥梁。在巡查工作中,应重点把握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明确选派目标。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第一书记和组建驻村工作队;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红色美丽村选派第一书记。(注:易地搬迁安置脱贫户户以上安置脱贫人口8人以下,至少选派名第一书记和2名工作队员;易地搬迁安置脱贫人口8人以上5以下,至少选派名第一书记和3名工作队员;易地搬迁安置脱贫人口5以上,至少选派名第一书记和4名工作队员。)
二、严把人选“资格”。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主要从县级以上帮扶力量较强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中省驻延单位优秀干部、年轻干部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但不得从返聘超龄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借调人员、机关和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乡镇干部中选派。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优秀的可适当放宽至55岁。第一书记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具有年以上党龄和2年以上工作经历,工作队员优先选派中共党员。
三、严格驻村管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每年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2天(含外出开会、培训、联系项目等),达到每周五天四夜驻村要求,做到乡村振兴政策、村情户情“一口清”。乡镇党委负责所有驻村干部的考勤、5天内的请销假、纪律约束等制度,每月至少开展次工作情况抽查。县级驻村管理部门(一般是组织部、振兴局)负责所有驻村干部6-天、县级驻村干部-3天的请销假审批,工作报告、教育培训、纪律约束、年度考核等工作,每季度至少开展次督查指导,每半年召开一次驻村工作会议。选派单位按要求落实选派干部补助政策,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到村调研指导和走访慰问选派驻村干部一次,每年至少召开驻村帮扶专题会议一次,分管领导每季度到村调研指导一次。(补助政策:.每日不低于4元的生活补助;2.每月发放乡镇补贴,以55元为基准根据距离浮动,对未享受交通补贴的人员,再提高6%;3.每年安排年休假、定期体检,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规定报销医疗;4.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每年各不少于万元工作经,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驻村干部每人每月元通补贴从工作经中支出。另选派单位应与乡镇一起为驻村干部解决基本的食宿问题,包括不限于同村的农户家或在村支部提供水电齐全的宿舍)
(二)强“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一个村是否能发展好,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首的村干部队伍起到决定性作用,恰逢全国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权利愈发集中的现在,“一肩挑”人员的培养、监督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农村党建第二项重点任务就是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首的村干部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巡查中,可以重点看以下工作的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