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时时放心不下”来源的追问2
2.青春接力不变担当7
3.理论靠学也靠修
4.领导干部要有好心态3
5.传承五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8
6.善于用精准思维抓落实22
7.奋斗青春赛道跑出最好成绩26
8.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3
9.不以利害移操守35
.“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表率作用38
.党建引领涉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思考43
2.中国法治在“东升西降”中行稳致远49
3.严防“四风”问题隐形变异53
4.“五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57
5.从“有的放矢”谈学习实践6
对“时时放心不下”来源的追问
许宝健
发表时间:222-5-
4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引人注目。上午开的会,中午即发消息,稳市场、强心的息传递十分清晰,效果明显。会议的新闻通稿中有一段话是针对领导干部讲的: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这段话中,我特别注意到“时时放心不下”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是了引的,说明“话”有来源。
半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也同样引用过这句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百年变局,一件事一件事出来,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对变化莫测的形势要有一种底线意识、危机意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位革命前辈曾说过这样的话,‘时时放心不下’。我听了很有共鸣。”
在这段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引用了“时时放心不下”,而且提示我们,是一位革命前辈说的。
那么,究竟是哪一位革命前辈说的呢?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寻。一搜发现,虽然中央政治局会议消息布不足半天,但已经有包括中央主要媒体在内的评论章。再往前,转载量比较大的是28年月《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言论,标题是《领导干部干好工作要“时时放心不下”》。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回忆他在地方工作时春节不回家团聚、仍然守在岗位上的往事。当时有位老领导问他原因,他说:“春节怎么回家啊,回家了有事了,我不还得跑回来,省得折腾了,我得随时准备有事啊。”这位领导同志解释说:“我是按照一位老前辈的话来工作的。这位老前辈说,我们的工作状态就应该是时时放心不下。我听到这句话,就一直作为座右铭。”章虽没有直接说哪一位老前辈说的这话,但举了两位老前辈的例子:聂荣臻同志心系当年一起战斗生活的阜平乡亲们,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任弼时同志长期抱病工作,竭诚奉献,“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被称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我在搜寻的过程中,读到习近平总书记也讲过类似的话,那是25年月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在地方工作时,逢年过节都得值班,生怕出了什么事。很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到节假日就不见了,到外地去休假了。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怎么放得下心?一旦有个什么事怎么办?”可见,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是时时放心不下的。时时放心不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的真实心声和写照。
在网上花了几个小时,看了数十篇资料,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想到朋友圈,便在朋友圈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很快就有人回复。有人说这位革命前辈应该是罗荣桓。其实我在网上搜寻的时候,已经发现了罗荣桓“放心不下”的故事。让这位元帅放心不下的究竟是什么呢?在罗荣桓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妻子林月琴的手含泪说道: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组织上分给我的房子你就不要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就行,不能搞任何的特殊。这么年来,你为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的心中很是感激。罗帅去世后,林月琴不顾人劝阻,毅然从国家分配的房子里搬出来。有人说是焦裕禄。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曾次讲到他当年听到焦裕禄事迹时受到的震撼,“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他认为焦裕禄是一个“很高很高的标杆”,要求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向焦裕禄学习。但是我所能查到的,也是有章评论焦裕禄时用到了这句话,称赞他对人民、对工作“时时放心不下”的精神境界。看来朋友圈的朋友所能抵达的范围和我也是差不的。还有一位朋友说,应该是周恩来,周总理常常提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与“时时放心不下”具有相同的意蕴……
虽然没有得到准确答案,但是,我突然醒悟到,其实在搜寻过程中我已经得到答案了,这个答案就在我的心里,就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里——时时放心不下,就是要时时放在心上。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主题重大,意义重大。会议的新闻稿写道: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会议是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强调”当然是党中央强调了,“强调”又“明确要求”,可见“三项任务”是么的重要而紧迫。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深刻理解和体悟,要把党中央的要求作为“国之大者”放在心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自己所承担的工作。
青春接力不变担当
兰琳宗
发表时间:222-5-
奥密克戎毒株来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青年“大白”不怕苦不喊累,坚守在抗疫一线;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近日揭晓,驻村第一书记、奥运健儿、科研工作者等,一个个奋斗的青春身影闪闪发光;由“8后”“9后”组成的科考队5月4日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米以上海拔高度……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自觉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勇敢走在时代前列,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周年。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翻开了中国青年运动新的历史篇章。一百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在不同的战场拼搏奉献。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起抗争,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同仇敌忾,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的实干奋斗,到“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的奋勇争先,广大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用奋斗和拼搏,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勇挑重担、堪当大任,新时代中国青年以不变的初心和担当扛起时代使命。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表现突出。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一线。援鄂医疗队2.86万名护士中,“8后”“9后”占9%。“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场,许青年扎根乡村、埋头苦干,带领群奔向致富道路。在科技创新前沿,青年科技人才在“天宫”“蛟龙”“天眼”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健儿鏖战赛场、志愿者用真情播撒温暖……新时代中国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不负先辈的期望,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
刚健自、胸怀天下、担当有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磨砺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振奋自自强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傲人成就,让青年见证“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全面小康的千年梦圆,让青年感知“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温度;疫情来袭时“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让青年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青年坚定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中国道路的认同、对民族复兴前景的心。在社交媒体上自发缅怀革命先烈,运用海报、短视频、动漫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新时代青年主动传播时代价值、时代精神,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爱国、自情怀,敢于创新、敢于表达,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风险和挑战接踵而至。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有朝气的一股力量,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中,中国青年任重而道远。矢志不渝跟党走,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当代中国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理论靠学也靠修
高孝邦
发表时间:222-5-9
延安时期,我们党设立“学习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竞赛,“勤学者奖,怠惰者罚”。八路军把“要学习学得好,主要是依靠自修”作为重要经验进行推广,取得明显成效。这表明,理论不仅要学还要靠修。实践也证明,理论学习主要靠自我压,内因起决定作用。
俗话说,空无一物的袋子立不起来。理论学习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马克思主义是好的主义、行的理论、活的思想,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养对党员干部而言,是履职所需、使命所系,有之则为“硬核”,缺之则成“硬伤”。学不学理论不是无关紧要,而是关系很大、非学不可,过去要学,现在要学,将来要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理论学习的方法有很种,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到刘少奇同志强调“学习一定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再到陈云同志指出“一本一本书读懂的办法很重要”,都离不开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习主席要求的“读原著、学原、悟原理”“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也需要自我约束、自我领悟、自我提高。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理论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寂寞。愿意学、主动学、自觉学,如饥似渴、孜孜不倦,方能见思想之光、理论之美。如果内在主动性不够,缺乏以学求进的动力、真学真的定力、深思深悟的功力,促一促才动一动、想起来才学一学,上党课心不在焉、写体会东拼西凑,理论学习就难以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树靠人修,人靠自修。”学理论,内在的是要学出仰、学出忠诚,不触及思想灵魂的学习就是假学伪学。翻看一些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忏悔录,大数把理论学习不走心、思想改造不经常作为第一条教训。这也说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理论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内化转化,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进而改造思想、提纯党性、铸牢忠诚。一知半解、食而不化,学之不深、之不真,仰之基就会动摇,精神之钙就会缺少,思想之舵就会偏向。
“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修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常讲的学思践悟,就是一个研悟、转化和贯注的过程。学是基础,学而知之;思是学的深化,内化于心;践是学的运用,外化于行;悟是践后的升华,获取经验和启迪。习近平强军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笃行绝非易事。我们要发扬“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优良学风,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既强读强记、常学常新,真学习、真理解,又淬炼思想、升华境界,真认同、真仰,学以致用、强军备战,真正做到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领导干部要有好心态
李朝波
发表时间:222-5-9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如果以种树作类比,领导干部应该把养心作为立德修身的“扎根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破除不良心态,将正心养心、树立良好心态摆到突出位置,既是领导干部强自我修养的必然要求,也是砥砺干事创业精气神的重要路径。
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思进取、为官不为,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满足于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尽管这种现象在干部队伍中属于少数,但必须以重视和纠正。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总是顾虑“洗碗越,摔碗越”,奉“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仅与党对干部的要求严重背离,难以成事,还可能会在干部队伍中造成“破窗效应”,贻误大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态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极大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极大不负责。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这种危害性,自觉地摒弃“何必当真”的观念、“得过且过”的想法、“干一下得了”的心态,真正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在干事创业中做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成为带领人民群战风险、渡难关、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心骨。
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敢抓敢管是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应然要求,也应该是领导干部工作的实然状态。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才能确保良好的政治生态、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及领导工作的质效,进而赢得干部群的认可与拥护。相反,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一旦在政治生态等方面导致出现问题,不仅容易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也会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因此,必须摒弃这种“鸵鸟心态”,努力做到担责尽责、敢抓敢管。营造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惩的良好用人环境,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视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领导责任,建立融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关心关爱于一体的干部激励和保护机制,对尽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在干部队伍中推动形成敢抓敢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还要清醒看到,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这种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具体地表现为,有的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好好喘口气、歇歇脚,做做安稳官、太平官了;有的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思进取、庸政懒政混日子;有的为个人打算了,患得患失、不敢担当却贪图名利、享受;有的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总体来看,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既不利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也不符合党对干部的作风要求,对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及获得个人的进步发展也是无益的。应自觉摒弃这种不良心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主动融入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全局,坚守自我革命的根本政治方向,淬炼自我革命的锐利思想武器,丰富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打好自我革命的主动战和持久战,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赢得伟大的胜利贡献力量。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进退得失是个人利益和现实处境的集中体现,毫无疑问,应该以关注。但如果将个人的进退得失看得太重,就容易牵动敏感神经,引起心态上的波动,甚至诱发心态失衡,最终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贪腐行为,不仅葬送了个人的大好前程,还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领导干部应该将保持平和心态作为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方向和内容,重视其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及守住廉洁自律底线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而要做到保持平和心态,首先要重视强人格修养,涵养政治人格,锤炼个人品格,不断促进人格完善,用人格力量驱动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世界。其次,认识和处理好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对这一组关系理不清、理不顺,很容易迷茫和迷路,造成心态上的起伏不定。再次,善于调整自身状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能有“娇”“骄”二气,要定下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负重前行时,学会调控压力、调节情绪、优化认知,做好自我激励,及时化解不必要的心理波动。此外还要注重保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借此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营造良好的心态。
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自949年3月23日毛泽东提出著名的“赶考”命题以来,经过7年的努力,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这场考试还远没有结束,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再出发,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领导干部要继续保持“赶考”心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斗争本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传承五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张春艳韦子平韩硕
发表时间:222-5-7
年前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历久弥新。传承五四精神,要坚持大历史观,坚持“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把五四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人们对五四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鼓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在理论研究中讲深五四精神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常学常新中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中坚定理想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理论工作者要从理论研究、理论阐释、理论传播、理论实践等视角展开对五四精神的研究,要从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贡献等视角深度挖掘,“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理论自、制度自、化自。
在历史维度上讲透五四精神
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年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8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年奋斗史中去讲解,做到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批驳针对五四运动的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强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与阐释,聚焦五四精神重大问题攻关,不仅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以此教育学生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让学生能够用历史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五四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激发思想活力;引导学生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时代价值中讲活五四精神
在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中吃透、讲活五四精神。思政“大先生”视野要宽,业务要精,从五四运动以来年的历史实践中挖掘经典案例,紧密结合中国青年的新特征,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学术型话语与生活型话语相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将五四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强史料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五四运动的故事,激励广大青年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念转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化和社会主义先进化统一起来”,揭示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鼓励广大青年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蓄好力、接好棒,发扬五四精神,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争做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皖江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
善于用精准思维抓落实